有调查表明,预计2030年,全国住宅面积将超300亿㎡,将形成至少2万个新社区商业。可以预见,中国社区商业服务将进入数万亿级市场,小体量的社区商业正成为未来商业地产的蓝海。家门口的风口让嗅觉敏锐的地产巨头如华润生活、绿城、印力、龙湖、宝龙、金科、保利、世茂等知名房企纷纷布局社区商业,以及深耕上海社区商业的利林、乐坊、万街、冠海、幸福里等力图在新市场里分一杯羹。
一、2023年,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是社区商业?
从名称来说,有“邻里商业中心”、“社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等;从规模来看,无论盒子式商业体或开放式街铺,规模在2万平方米到5万平方米左右都可称为“社区商业”;
从商业内涵来说,大部分都有配套商业如超市、餐饮、健康、美容、娱乐、亲子等业态,社区服务如洗衣店、银行、邮局、市民中心等;从区位来说,大部分位于数个住宅小区之间,一公里半径商圈集聚3到5万居住人口,即“最后一公里生意”。图片
从上面表述来看,社区商业具有两个属性:一是商业属性,就是为住宅小区居民配套的商业,二是社区属性,就是提供社区服务。
其次,小编认为,社区商业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有专属内涵的“项目”,零星的“沿街商铺”不属于“社区商业”范畴:
过去这十多年来,开发商把大量的住宅地块“边角料”或住宅小区“附件”开发成众多以销售为主的沿街商铺,这些非常分散的商铺或者售后返租并不属于社区商业范畴,只是属于地产的一种销售去化工具。
以上照片:2023年09月开业的鸿寿坊 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上海鸿寿坊开业→1.5万方瑞安首个小体量城市更新项目
二、2023年,品牌开关率,看上海213个街镇社区商业的活跃度
根据城市数据团2023年10月发布的数据:
一是上海市店铺增长最快街镇,大部分集中在郊区。例如松江区和浦东新区在前20名中均占据5席,其中浦东新区的5个街镇均分散在距离市中心30公里以上的远郊区。在外环以内的高速增长街镇,只有普陀区的长寿路街道,和静安区的天目西路街道两个。
二是上海市店铺增长率最慢,或者是净减少最明显的街镇,基本都出现在市中心,前四名分别是静安区的宝山路街道、黄浦区的老西门街道、虹口区的凉城新村街道以及黄浦区的小东门街道,这些街道的商铺均出现了7%以上的净减少。
而,上海各街镇消费力变化(2023年10月),也是郊区抢占前20强:
可以看到,上海未来2023~2028年由于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消费力变迁上涨最快的街镇,基本以郊区、远郊为主,例如上海的金山、奉贤、闵行、嘉定、浦东周康、松江。
虽然郊区的增长更明显,但上海市区也并非没有增长的空间。在上海市,普陀区的长风新村街道、真如镇街道,五角场、徐家汇、虹口嘉兴路等街道,在五年之后依然能因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更多消费能力,但是分化已经很明显。
此外,上海市一共有11个街道会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消费能力的下降,包括地处市中心的半淞园街道、湖南路、静安寺、街道等。
三、2023年,上海郊区商业客流量>市级商圈
根据MobTech的监测报告,疫情后各个主要城市客流量平稳恢复,上海稳居前列。上海月均客流量遥遥领先全国。
客观的讲,上海部分市级商圈人流量确实下滑明显,表现上已不如郊区的普通区级商圈甚至社区商业项目遍布的商圈(如七宝商圈、浦江商圈、金桥商圈)。
市级商圈数据为例:
中山公园商圈(18万/30日日均客流);
中山真北商圈(15万/30日日均客流);
四川北路商圈(13万/30日日均客流);
莘庄商圈(13万/30日日均客流);
徐汇滨江商圈(10万/30日日均客流);
杨浦滨江商圈(9.6万/30日日均客流);
北外滩商圈(8.9万/30日日均客流);
真如商圈(7.0万/30日日均客流);
区级商圈数据为例:
七宝商圈(19万/30日日均客流);
嘉定老城商圈(11万/30日日均客流);
川沙商圈(11万/30日日均客流);
顾村商圈(11万/30日日均客流);
淞宝商圈(9.1万/30日日均客流);
浦江商圈(8.9万/30日日均客流);
世博商圈(8.2万/30日日均客流);
一一对比下发现,但就2023年08月30日日均客流客流量而言,希望当年遥不可及的市级商圈不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轻松被区级商圈按在地上摩擦。
2023年8月,百联临沂购物中心以14901.13㎡经营使用面积,除去4000平方经济型酒店,每天客流达到2.2万,可以与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客流接近。
激烈的竞争,很多商场扎根社区多年,
攒下的民心和烟火气是众多社区型商城、更新类市集生存的本钱。
作为众多市级商圈的项目,
商圈混战客群截流和3km消费属地化已然是上海商业的一大现状
加上电商、同城电商、直播电商的冲击、餐饮体验业态属地化消费
换言之,从客流的角度
同质化的商业地产的尽头是社区商业有一定的道理。
上海商场没人?市级商圈不如普通的社区商业主打的区级商圈?调查→
四、2023年社区商业九大发展特点
特点一:社区商业打破传统的时间限制、突破十五分钟生活圈
一方面是消费者夜生活丰富起来,不少白领阶层占比较高的社区,对于夜生活参与度热情较高,有着强烈的夜生活社交兴趣。
另一方面是社区商业业态的发展,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健身房、24小时餐饮店、24小时药店等全时段商业,发挥夜经济,挖掘夜间消费价值,再一个就是政府层面对于夜生活的支持政策的落实,这些综合性的因素在2023年,会共同构成24小时全时段社区商业生态圈。
早在2021年,商务部等多部门就联合印发意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2023年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特点二:深挖“一老一小”家庭为单位的客群价值
零售之外,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性经营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有关“一老一幼”的服务。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服务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旺盛。如今,无论在大型商场还是小区底商,儿童玩乐、教育培训均占比较大,有关孩子们的设施和服务甚至支撑了周边餐饮的火爆。从日、韩、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经验看,很多社区商业也都是围绕老人和儿童展开的。
15分钟便民生活圈,街头“小修小补”能否回归大城日常?曹杨商城、创享塔如何破→
特点三:发挥社区情感属性,连接消费者社交互动
浅层来说,好的社区商业可以成为小区的招牌和门面,可以增强小区的活力和吸引力,便利百姓生活,实现居民对社区和商业的归属感,如果只有冷冰冰的商业行为,与社区居民之间就没有情感互动,没有人情味,就无法形成黏性。
社区商业图报|金地·方邻上海车墩,金地华东首个社区型购物中心→
深层来说,我们常常吐槽一些新建小区生活不便利,无非是因其周边商业不完善。无论是街角的咖啡店还是牛奶屋,都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社区商业可以包含高租金承载率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早餐店、美容美发店、药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也可以有能对抗电商冲击的特色餐饮、吸引人气的运动健身、保健养生、互融邻里的阅读书屋、素质教育文体培训、休闲娱乐、稳定经营的老年康护、高频刚需的幼儿托管等。
众所周知,社区商业是最贴近于社区居民、自然汰换率最高、生命力最顽强的商业,闲暇之余,左邻右舍的居民习惯于聚集聊天交流,渴望与社区商业有着情感上的链接,作为服务于社区的配套商业,如果只有冷冰冰的商业行为,与社区居民之间就没有情感互动,没有人情味,就无法形成黏性。
2023年新的社区商业的一个特点,社区商业注重于社区居民情感培养,继而发展出社群管理、社群营销、提高社区活动参与热情等,社区商业不止经营商业,还需要经营情感,让社区变得有温度起来。
社区商业图报|上海三林·浦乐汇,浦东三林专业市场更新类商场项目→
特点四:社区商业“智能化”,完整居住社区应该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
社区商业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了提高商业服务效率和居民便利化感受,社区商业越来越需要借助于智慧化技术,智慧化应用助力社区商业便利化服务与居民,可以将传统的社区商业升级为智慧社区商业,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便利化、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智慧型社区商业业态由传统的日常购物、餐饮、生活服务,逐渐向文化休闲、亲子娱乐、体育健身、社交等业态拓展,智慧型社区商业呈现多元化特征。
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南京科巷新市集,社区商业“圈”出社区幸福来!近年来,有关社区建设的政策对社区商业的发展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提出,完整居住社区应该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应该有一个综合超市,多个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建设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餐饮店等便民服务网点。早在2021年,商务部等多部门就联合印发意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目前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特点五:2023年呈现各方主体发展社区商业的积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可能是看到社区商业的广阔前景,抑或是转型需要,一些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开店数量持续增加。大型商业集团也纷纷进军社区连锁便利店这一领域。小区门口的自动售货柜提供新鲜的水果蔬菜、饮料矿泉水和小零食,扫码开柜,自动结算,很多人对这样的模式已经不陌生。
对话CREATER创邑 | 操盘愚园路更新8年,特色街区的现状和未来如何?
消费市场的快节奏发展,一些社区商业面临着过时落伍的危险,亟需整改换面,在一些商业发达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等发达一二线城市社区商业的轻资产改造提速,已经探索出多方共建模式,社区牵头,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方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商业的先例,面向社区居民、社区商户、配送员、周边消费者进行调研,寻求各方意见,综合应用到社区整体规划当中去,对社区秩序、垃圾分类、施工管理、餐饮及商户规范进行规范化管理起来。
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杭州邻居中心,万科小藤街这样玩→社区商业邻里中心→
杭州“望江社区之心”贯穿便民生活、未来教育、健康生活、社交聚会四大未来社区场景,已有星巴克、联华超市、钱唐邻市·消闲果儿、杭州牙科医院、大唐海鲜、立德精英高尔夫、MUE沐懿、炫滢瑜伽普拉提、法瑞儿美妍美体、一鸣真鲜奶吧、BLOOBLUE精致洗护、纯纯的猪、至上造型等13个精品品牌店铺入驻,为满足周边客群品质生活社交需求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服务。
2022年7月,杭州市钱投集团社邻产业首个邻居中心标准旗舰店——邻居中心望江店落地钱江新城,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在2023年这种多方共建模式会使社区商业更加具有示范性和生命力,打造出城市增量发展、存量更新的样本。
特点六:社区生态圈丰富起来,更加贴近生活
社区商业由美国发源而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社会商业总支出60%以上,目前我国这一数字占比仅为30%左右,并且我国社会零售市场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国内社区商业的发展还潜藏着巨大的拓展空间,亟需深耕探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家门口”商业体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当时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继而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
根据物业类型,社区商业可分为社区底商、社区商业内街、外街,社区商业中心三种类型,主要服务半径300米-5公里的社区人群,具备顾客属地性、业态配套性、消费日常性、邻里亲和性、盈利稳定性、供需依赖性等明显特点。
在2023年,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商业当中,社区商业会注重社区生活美学主题、绿色健康商业理念、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标识、复合型业态、全新消费场景。
每个邻里中心
苏州邻里中心堪称中国社区商业典范、领导者
新城邻里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158号,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辐射项目周边2公里范围内约3万居民人口。
全新的新城邻里中心拥有厅店商户61家,生鲜菜场商户30家,主要业态涵盖便民服务、餐饮、零售、亲子、教育培训等。项目结合城市更新、社区商业迭代进程,在软硬件方面同步升级。
2023年5月28日正值邻里中心为民服务25周年之际,开业25年的新城邻里中心焕新开业。
“邻里中心”模式缔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截止至2023-09,邻里中心公司在苏州全市开发运营的“邻里中心”项目28个,基本实现园区278平方公里范围内社区商业基层网点的全覆盖,实现了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满足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的需求。
特点七:社区商业转变为生活服务商
当我们对住房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房子的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质量好、楼间距宽、绿地多的住房是好房子,而且未来的比拼更是居住品质的较量,有没有完善的社区商业将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社区商业是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社区商业在“四好”建设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社区商业或许是距离消费者最近、最接近商业本质的一种形态。商场或项目类似于一个舞台,舞台的好坏远远不在于装修,而是引入了什么人、什么内容,以及表演者(商业打造方)和观众(消费者)的关系。”
社区商业,2023年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之一,致力于让消费者在社区商业当中度过更多的家庭时光,社区商业而不仅仅是商品交易场所,更是生活场景体验中心。
配备基础服务和公共服务功能
基础型商业包括生鲜菜场、通讯
药店、理发店、生活超市(便利店)等全国最多!江苏12个案例2个社区商业企业入选《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
公共服务配套包括民众联络所
社区工作站、公共文体服务等
真正做到商业和公益服务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