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办互联
上周,李佳琦与欧莱雅的“撕B大战”荣登热搜榜首,网友们纷纷化身为猹奔赴吃瓜的最前线。虽然李佳琦第一时间表示暂停与欧莱雅的合作,欧莱雅方面也出面道歉且提出补偿措施,但大部分受害者并不买账,李佳琦方也有大批粉丝脱粉。事情目前看起来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消费者漫长的维权之路了。但站在满地狼藉的“瓜田”里,我们是时候学做一只“清理战场”的好猹。
可能有朋友还不清楚事件的始末,在此先简单的陈述一下。欧莱雅方面在双十一来临之际与李佳琦合作,在微博官宣为全年最大力度,于是大批网友选择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欧莱雅产品。但随后欧莱雅被爆出在旗舰店提供了满减券,买家最低能够以接近直播间一半的价格购买到同样数量的商品。
这事儿以我们写字楼行业的视角看,欧莱雅就像写字楼项目方,李佳琦则是颇具影响力的经纪渠道,比如某链。项目方承诺给某链提供最低的租金价格,以此寻求办公房租户。而某链在找到匹配的办公房租户进行带看后,项目方却联系办公房租户跳过某链给出了更低的租金价格,最终达成成交。这就是行业里所说的“跳单”。显然,项目方这事干的忒不地道,事情被曝出之后,也讨不到任何好处。那么欧莱雅为什么还要以“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方式“打脸”李佳琦呢?
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件事。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如此相近的时间点也令部分网友猜测“屠龙少年”是否终成“恶龙”。李佳琦的行为是否构成行业垄断,我们无法断定。事已至此,再来讨论谁对谁错也只是立场的不同。我们将目光回归事件本身,核心无外乎“最低价之争”,李佳琦方不能接受欧莱雅放券的做法并提出异议。很显然,欧莱雅违背了契约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欧莱雅放出的券是针对店铺的,而并非针对李佳琦直播间售卖的某件商品的。便宜了近一半的价格也是其他“羊毛博主”东拼西凑省出来的。
我们需要肯定的是,李佳琦的业务能力是相当出色的,行业影响力同样出众,称赞一句“领头羊”并不为过。品牌方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创造更多价值、盈利,李佳琦也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但类似事件也并非第一次发生。如今“最低价”的主动权掌握在主播的手里,品牌方的话语权更小了,这便是为什么欧莱雅要“奋起反抗”。
也许有朋友会问,既然如此,品牌方可以选择自己掌握主动权、不跟主播合作啊。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开始以官方账号运营推广,但效果肯定是比不上这些头部主播的。毕竟,这些主播是经历了数年的市场考验存留下来的,自身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与配合默契的运营团队。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品牌方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他们最浪费不起的时间精力。
同样,办公楼市场也是如此,经纪渠道掌握着项目方未曾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成熟的选址顾问公司,会将门店安置在各个热点、潜力区域,内部强大的资源联动能力,能为写字楼引入更多选址企业。此外,选址机构,尤其是外资选址顾问机构,他们对选址办公室租赁客户落址之后的办公成本、纳税、政策红利等内容,会有一套全方位的评估,专业的服务内容成为办公室租赁客户在选址时重要的意见背书。
话题可能扯远了,但李佳琦欧莱雅事件确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类似事件今后会层出不穷。身处写字楼领域中,打价格战永远只能奏效一时,而无法维持一世。想要获得办公室租赁客户的青睐,关键还得拼质量、拼服务、拼创新。一味强调价格的写字楼最终都会被那些能够开辟新场景、刺激新消费、启发新需求的新兴项目所取代。
同样,作为写字楼经纪渠道,应当以提供优质的选址服务为核心着力点,而不是吹捧自己跟哪些商务楼业主关系好,能拿到多少优惠价之类。毕竟,选址牵扯到的因素更多,不是随随便便买颗白菜那么简单,写字楼租金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办公室租赁客户的质量、写字楼资管的整体办公室租赁客户生态需要、以及写字楼市场周期等要素,想要凭借关系单独获得商务楼业主特殊“补贴”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