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克而瑞资管
根据克而瑞 CAIC AI 监测显示,2021H1内地大宗物业成交总额1020.6亿元,同比上升1.6%,平均单笔11.9亿元;在美联储长期零利率刺激政策下,大量外资涌向国内,内地商用物业资产的增长潜力使其成为外资频频出手目标;整体宽货币的大背景下,内外资共同推动上半年大宗交易市场保持活跃;北京总成交额约359.9亿元,占比35%领跑全国;办公仍为大宗主力,占比总成交额40.6%。本报告数据库均来自CAIC(中国房地产资管信息服务平台)点击了解。
一、21H1内地大宗成交额同比上升1.6%
*数据来源:当前已披露的公开资料、CAIC 数据库监测,若有变动后期进行修正
大宗交易:指大陆地区单笔成交额超1亿元人民币的商业地产交易,含在建项目交易,但不含纯土地/住宅交易。季报数据:仅包含可确定成交月份的交易数据。
据克而瑞 CAIC AI 监测显示,2021H1内地大宗物业成交总额1020.6亿元,同比2020上半年上升1.6%;同时,总成交单数86笔同比下降约23%,交易频率下降,平均成交额同比上升31.2%至11.9亿元/笔。
2020.01-2021.06内地大宗市场成交走势(亿元)
在美联储长期零利率刺激政策下,大量外资涌向国内,内地商用物业资产的长期增长潜力使其成为外资频频出手的目标。部分现金流充足且有大规模场地办公需求的金融&科技类内资企业,逢低购入办公资产作为总部自用,发挥总部经济效应的同时可保值投资。整体宽货币的大背景下,内外资共同推动上半年大宗交易市场保持活跃。
2020.01-2021.06外资净投资额变化趋势(亿元)
二、上半年北京大宗成交金额居内地首位
据 CAIC 监测,京沪依然为全国大宗交易主力城市,共占比62%;其中北京总成交额约359.9亿元,占比35%领跑全国;上海总成交额279.3亿元占比27%位居第二 ,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合计贡献10%的成交份额。
内地大宗成交物业城市群分布
(成交金额,2020.01-2021.06)
内资依然主导北京大宗物业交易市场,投资机构和自用企业依然为大宗物业交易的主体,房地产开发运营商卖出金额和数量占比均居首位;从区域看,丽泽商务区和通州城市副中心商务区为成交热点,伴随着区域交通、配套等越加完善,头部企业的入驻及其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两个新兴商务区成为投资的关注重点。上海H1总成交额同比下降约36%,成交活跃度有所下降,平均单笔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均为11亿元/笔左右;外资对上海优质物业的投资热度不减,以领展基金和凯德集团的收购为典型代表。
境外资本城市投资偏好
(成交金额,2020.01-2021.06)
三、投资型买家占比提升 办公仍为主力业态
▌投资型买家占比提升,外资险资频出手
2021上半年险资买家再次成为买家主力,总成交占比42%,相较20年更多以整合企业部门,降低成本为出发点不同,今年以平安入局来福士为代表,更多是出于对稳定收益型资产的投资和未来的长期价值投资。从交易方式看,股权收购为外资较为青睐的交易方式,领展、黑石以及凯德等纷纷采用股权收购完成交易;而整体来看,股权转让宗数虽不足20%却贡献了近6成占比的成交金额。
一线城市中,北京和深圳办公业态的成交占比依旧为绝对主力,而上半年上海和广州的商业物业则迎来收并购高峰,资方持续看好也让商业资产成交比例不断提升。
2021H1一线城市物业类型占比
▌办公仍为大宗主力,酒店和工业物流上升明显
21H1内地办公业态总成交额同比下降21.2%,但仍继续为主力业态,占比总成交额40.6%,商业大宗成交同比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和工业物流业态的同比增长明显,在疫情稳定期,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城市酒店业态成交回暖较为明显;工业/物流方面,黑石集团于上半年以40.62亿元股权收购广州国际机场综合物流园,百润投资以4.48亿元股权收购美特斯邦威集团上海公司,标的为其具有象征性已开馆15年的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此外,凯德集团以36.6亿元收购上海闵行的德利迅达数据中心,也显示了外资对内地优质资产的多元化布局战略已全面开启。
21H1&20H1各业态大宗成交
四、典型成交案例
附表:2021H1内地大宗成交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