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办公家具号外
办公家具新锐品牌——凡度
Vitramat办公椅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产品,但从设计历史的角度看,它应该得到长期的认可。首先,它在现代办公座椅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是Vitra品牌进入办公家具行业的标志。
40年前,Vitra公司首次推出办公座椅产品,在当时的家具业,甚至更为广泛的其他产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该公司新品的介绍,不仅充斥着相关的产业杂志,而且出现在全国性的媒体上。一款办公座椅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极为不同寻常。那么,Vitramat座椅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20世纪70年代,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曾得出结论,当时主流认为的“正确”坐姿标准,与人体的自然健康要求背道而驰。专家们建议,上班族应该采用“动态坐姿”,频繁地改变坐着的姿势。他们认为,有规律的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系统有利,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至少间接地)注意力。在这一背景下,Vitramat被认为是一款理想的座椅产品。
Vitramat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椅身。座位表面后向倾斜,Vitra公司的广告声称,“能够防止使用者的骨盆向后倾斜”。在座位与靠背之间,是一个柔性的腰部支撑。整个结构的上部是一个旋转安装的靠背,“它可以向各个方向弯曲,为背部提供弹性支撑”。
另一个广受赞誉的创新之处,是座椅的“同步机制”。此功能的目的,是要在靠背倾斜的时候,“同步”向后微调座椅表面,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和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的座椅角度。最后,在巧妙的椅子设计中,还包括非常简单直观的控制系统,两个位于座椅面板正下方的操纵杆,可以调节座椅的高度和角度。
Vitramat座椅推出之前,罗夫·费尔鲍姆(Rolf Fehlbaum)从父母手中接管了Vitra公司,他在产品营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起Vitramat的设计,他认为那是一次偶然巧合的结果。罗夫说:“Vitramat座椅体现的,不仅有设计师沃夫冈·穆勒·戴希格(Wolfgang Müller Deisig)的美学概念,同时也有Vitra研发负责人埃冈·布劳宁(Egon Bräuning)独立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布劳宁研究的同步机制,首次应用在了Vitramat座椅上,一度确立了现代办公椅的标准功能。
罗夫称,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对于Vitramat座椅也很有利。在当时的欧洲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德国,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办公室里工作站的数量大幅增加,相应地激发出对办公家具的更大需求。Vitramat座椅的人体工程学优势,旨在“使工作环境更具人性化”,成了社会改革时代的一个强大卖点。德国制定和实施了办公家具的质量和安全条例,许多大公司都想对自己的办公空间进行全面改造。
Vitramat座椅帮助Vitra公司从一个相对较小的供应商,迅速成为有可能竞争大数额合同的著名企业,使其成功进入了当时只有少数专业公司主导的办公家具市场。在这一市场,好的设计从未受到如此重视,但自此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1979年,罗夫与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马里奥·贝利尼(Mario Bellini)建立了联系,Vitra公司于1984年推出贝利尼设计的两款办公座椅,分别是Figura和Persona,为设计美学制定了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