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Ricky 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及澳门
白领族日常上班工作压力大,在写字楼以外总要些消遣调剂生活,最近就有不少人告诉笔者,尝试了近年渐趋流行的水烟(shisha),笔者虽然没有试过,但为求“贴地”稍作调查便知悉,现时本港提供水烟的餐厅愈来愈多,尤其受年轻男女以及潮流一族欢迎。
这种起源自印度,象征阿拉伯传统文化之一的水烟,成份包括大量水果肉干、少许烟叶,辅以蜂蜜甘油、麝香等制成,抽起来会传出苹果和玉桂等各种香气,且有阵阵烟丝,仿如白雾般升起,被视作朋友相聚聊天说地以外,能够增加乐趣的一种共同体验。
讽刺的是,笔者早前路经中环一幢甲级商厦,看见很多穿起光鲜衬衫、套装的白领阶层,都躲在后巷里吸烟,适逢近日天气转冷,他们纷纷冻得身体微微抖颤,乍看起来好像十分凄惨似的。
对比水烟一般能够坐下来慢慢享用,形象很时髦很chill,反观绝大多数公共、半公共的室内场所都不准吸烟,形成抽烟人士边缘化,被逼赶在大街小巷“打边炉”好天晒落雨淋;同样是烟,两者遭遇却差天共地,其实也是相当有趣的社会课题。
从写字楼的角度思考,历史原因其实在于过往写字楼大厦的抽气系统,通常较住宅和食肆差,一旦室内有人抽烟,就容易弄得污烟瘴气;不过随着建筑技术改善,仿效机场兴建附通风设施的小型吸烟室,耗费成本不高,已经能够很大程度解决问题。
笔者立场并非支持烟草,但既然本地没有全面禁止吸烟,把有关人士赶到后巷,这种卫生情况恶劣的地方“围炉”自然并非理想做法,反而有碍大厦观瞻;从侧面看,多年来所谓设有吸烟空间的酒吧,生意必定好过禁烟餐馆,已经充分解释了市场需求多么强烈。
参考水烟风潮,其实商厦内划出少量楼面设立吸烟室,不单可以控制吸烟者和大厦卫生,亦有助他们在刻板工作以外的见面机会,增加沟通和交流合作,就像17世纪首家欧洲咖啡馆于英国牛津大学建立,随即就成为重要的思想交流,甚至乎社交沙龙场所。
*本文为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副董事总经理及商业楼宇租务部主管刘伟基(Ricky)于Now财经开设的“商厦观点”专栏。
Savills第一太平戴维斯(「本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房地产服务商,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本集团成立于1855年,一直保持着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并领导市场,在欧洲、亚太区、美国、非洲及中东拥有600多家办事处。
本集团集合各种专业知识加上独到的眼光,为客户提供最权威的房地产专业意见。我们被视为有着革新的思想及卓越的谈判技巧。我们专注于特定的客户群,以其为有着共同目标的客户提供最尊贵的服务。Savills第一太平戴维斯以长远目光于房地产业发展,致力于业内建立长期及战略关系,提供高质素的服务及营造尊贵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