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办互联
上周,我们商办互联与城智履行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场 “市场寒冬,谁才是写字楼客户最心仪的选择”论坛活动,活动中邀请了来自中粮置地广场、乐成集团、高力国际、好租、优客工场、易得商务中心等多位一线市场高层人士,从办公租赁、产业空间运营,到企业服务、寻觅优质客户,话题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这里整理了一些干货内容,分享给大家一同学习。
先看四组数据,这是来自好租科技发布的北京地区成交客户画像内容。可以看到,目前在北京,0~100平(69%)和100~300平(25%)成交占比较高,3~6元为主流价格区间段,占比可达59%。东城、西城属于总体价格分布偏高的区域,而通州则引领外围区域租金价格。
入驻的企业中,成交占比最多的主要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57%)。其中,海淀与昌平,几乎80%的企业都属于IT通信类企业。
由此可以看到,今年的北京租赁写字楼市场虽然一直处于放缓状态,但中段价格需求持续增加并保持稳定,高价格段需求下沉,中大型企业扩张节奏放缓。中小型企业选址需求占比提升明显,IT、服务行业继续引领需求。所以,接下来,楼宇内大体量的品质客户,一定要好好珍惜,失去就可能很难填补,大型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同样很刚性。
今年三季度国内GDP增长6.0%,为1992年以来最低,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受大环境影响,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在攀升,租金下降,客户议价能力开始增强。
刚才提到了IT行业,现在看下文化类企业,截至2018年年底,有36.2万户文化企业,而真正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4000户,比例约等于1%,文化企业的创收能力,相比互联网、金融行业低些,所以现在通常说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是营收在500万以上的。虽然也有像入驻启皓大厦的知名影视公司,但更多的文化类企业心中理想的租金是3到6块钱。这样的心理价位,只有乙级写字楼和文化创意园区。
文化类企业承租能力虽不及金融、互联网企业,但在北京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相应的文创园区在北京千家以上是有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产业园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主式,另一种则是二房东式。地主式的园区目前已有一些成功案例,而二房东模式的文化园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依靠一些措施获取差价空间特别大的项目是非常不易的,更很难形成规模化。
不论哪种模式,都要有一颗提供更多落地服务内容的服务初心,园区有别于写字楼的最大特点是产业聚焦,政策、金融、交易、社群服务,关键是落地性,客户喜欢“气味相投”,未来的写字楼市场,运营商、大业主、客户,三者之间的逻辑,更多是合伙创业的商业逻辑。
不论联合办公还是文化园区,都要从产品本质、商业本质看能够带来什么,当联合办公产品最初呈现在市场的时候,对于写字楼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租期短而灵活、不用沉淀大笔固定资产投入、节省装修成本......
市场是检验⼀切创新的唯⼀标准,所有的创新必须作⽤于市场。所以现在来看,联合办公贩卖的实质上是灵活性,它把写字楼长租约变成一个短期租户配对,它能够从空间效果上提升一些溢价。
市场利好时,往往看不出问题,市场下行时,空间运营商之间,以及与写字楼大业主之间就产生了很多不愉快的合作关系。那么接下来,就是写字楼市场回归本质的时刻,聚焦以办公为入口的工作、商务、生活方式、健康、学习、社交六大需求的新办公产品体系,从顶层创新到快速迭代;从面向客群、位置面积、投入产出比、运营方式、品牌价值收益等方面精细化前期调研;以资管为核心,抓住创新的成本与边界,把握不同客群可接受的适度创新;初期营造弹性空间,敏锐应对市场反映与客户需求,降低风险的同时,提升客户效率。去除表⾯包装化,从供应刚性到“核⼼+灵活”,从服务监督到“体验+尊重”,从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品牌效益,提升内部竞争力,获得经营坪效提升的同时,真正让资产获得更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