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疫情结束之后的产品分化
发布时间: 2023-02-04 点击次数: 299次 来源:匠人上海楼市 作者:匠人
上海地铁总客流已经连续两天接近1000万的常态人流了
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很多人就是有车也选择地铁出行了
这个人群中偏保守的人重新选择开车出行,这是接近1000万但是没有达到的一个解释
本号不对疫情是否结束做出评价,只是基于疫情会结束的一些预判
1、别墅的产品溢价回落
在产品形态上,别墅当然是好的,不过在没有疫情的年代,别墅装修高物业维护高始终是存在的
装修高意味着相同总价下不升值保值的那部分占比高
物业高意味着未来的买家限定了日常消费能力更强的人群
这个缺点一直都有,只是疫情期间产品溢价才是市场主要考量的
很多人在疫情之后就以别墅为主要置换目标
但如果2023年疫情结束,这个人群大幅减少是可以预见的
2、小户型的流动性回归
新房开发商更愿意做大户型有经营需要,户型更大,小区户数就少,规划人数就少,对应的社区配套(无偿建设交付且占用容积率)面积就更大
就销售难度而言,疫情之前都是以小户型为更优选的
目前时代不想生娃,所以两房也够用了
老龄化之后未来会出现60岁的老人和90岁的老人一起生活的两代居
疫情期间更大户型更受欢迎,因为人们有更多空间的要求,哪怕三口之家,也希望有独立的空间,尤其是上网课的时候
3、不变的外立面趋势
疫情结束之后审美的要求会更高
杭州的房子颜值都领先上海很多年了
也许是因为限价的缘故,上海的外立面还是迟滞发展的
甚至开发商也不太主打外立面,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4、超高层没有那么差
新房里面超高层差在得房率低
但作为一个整体,超高层住宅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价值
觉得这个地方不配超高层的话当然就不去买它了
未来上海会有比较多超高层和低密度同时存在的新盘
例如翠湖6期,前滩,安康苑等等,是配得上建设超高层的地方
疫情期间超高层人口密度大,这个缺点被市场放大了,而未来人们还是会关注地段本身
5、风情即价值
在人的流动性不大的时候
风情的价值是没有被人们传播
郊区层面
瑞安在徐泾搞了个蟠龙天地,今年在浦江也做一个类似的项目
金茂横沔也是这种风格
风情的直接价值在于地方政府觉得这个地方是需要保留的,必然配之以永久的低密度公共空间
市区层面就更简单了
规划上写了风貌建筑,是历史选择过的价值沉淀的再现
很多人讨论指导价21万或者25万,没有疑问都是限价的
现在还在成交差不多卖价的二手高层住宅,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较量
从这个意义上,2023年的二手豪宅价格依然存在被新房打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