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买房,眼里是不是只容得下新房?

上海买房,眼里是不是只容得下新房?

发布时间: 2023-05-14   点击次数: 283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官网小编整理

 

上海楼市给人的感觉一直比较疯狂

呆在这行的时间久了,有一种每天都在发生大事的错觉。

房价涨了还是跌了,楼盘热门还是爆冷,哪里又在维权了,谁又在搞骚操作......

总之就是,魔幻。

而这些大多都围绕着两个字:打新。

这个词汇引用自股票交易中,指购买某只新股来换取未来的高回报,放到房地产市场里,则指在楼盘预售阶段购买一套新房,换取保值甚至增值。

网络上,媒体的宣传重点也多是新房,项目的推荐、数据的罗列、板块价值的分析等等一搜能出现一大堆。

新房是很多人眼里的香饽饽,也是他们买房选择里的第一顺位。

针对这样的情况,很想问一句:大家,在上海买房,眼里是不是只容得下新房?二手房不配吗?

01

上海购房者,深陷打新困局

上海流行打新,让人有种不买就会亏的感觉。

千人摇号的名场面屡见不鲜。

今年的项目中,上海市中心静安区鸿印里,均价达14.2/㎡,333套房源,认购量约1080组,认购率324%,入围分为81.4分;

闵行中外环古美板块建发璟院,均价8.91/㎡,512套房源引来了2500+认购,认购率达493%,入围分72分;

闵行外环吴泾板块象屿招商公园1872,均价5.2/㎡,三批次359套房源1530+组认购,认购率约427%,入围分62.76分。

不管是市区新房还是郊区新房,都有可能被热捧,你会发现,上海这座城市,永远不缺购买力。

大家热衷打新的原因也很明了。

1.新房限价

2015年至2016年全国房价普涨,一线城市更是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上涨。

2016年底,上海市房管部门开始严控预售证审批、严控新房价格。

这样一来,同板块中,很多差不多品质的新房要比二手房便宜很多。

对于部分刚需而言,新房的性价比是肉眼可见的。

2.涨价太快

虽然表面上,新房是限价的,但是它的联动价每年基本都有3%-5%的上涨。

同板块的新房价格,你今年看和去年看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比如嘉定的热门板块江桥,去年开盘的虹桥天玺领峯是5.75万,而在今年一批次土拍中,龙湖拿下的地,联动价就涨到了6.2万。

就是这么的措手不及,所以,错过一次摇号机会,很可能就要增加成倍的预算。

3.倒挂明显

上海打新潮里,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资产增长的可能性。

在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寸土寸金的上海,对比其它城市,被认为是能够托付起住房刚需和增值需求的少数城市。

新房比周边二手房价格低,倒挂明显。

以相对低的价位购入一套新房,不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资产配置,也是一种对未来升值的预期。

这样的想象,让很多入场的人都难以抵抗诱惑,由此变得狂热。

02

看不见的二手房

打新热潮的对比之下,二手房看似无人问津

再者,二手房曝光明显不足,在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媒体报道土拍预测、新房分批次入市预测,也有相对应的板块分析,项目推荐。

但极少有针对二手房做系统性的数据分析的。

其原因大概有两点:

1、二手房交易相对自由,更多是买卖双方的意愿,数据获取比较被动,很难做客观分析。

2、想想新房的钱是谁在赚?是zf,是开发商;二手的钱又是谁在赚?是个人

所以,新房的火热现象谁最乐意见到呢?

二手房的不被看见导致很多人的理解跑偏:新房就是最好的,二手房能不考虑就不考虑。

但相当绝对的观点在楼市中一向是行不通的,那些你瞧不不上的二手房实际却有着源源不断的成交,其交易量甚至高过新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房与二手房的成交趋势总是并行的,而且,二手房成交量总是压新房一头。

这是因为一二手休憩与共,互相影响。

在供应上,

一手房保持比较合适的供应量,维持着适度稀缺,适度热度的现象。

二手房在存量的基础上,还有来自一手房的流入。

在输出上,

一边是二手房市场提供约60%比例的300万总价老破小满足刚需,另一边二手房房东因为卖房获得购买力重新进入一手市场。

楼市有了充沛的需求,由此形成一个健康平稳的状态。

03

买二手房还是新房?

上海买房,不是只有新房一种选择,在打新的路上备受挫折时,也可以看看二手市场,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手与二手房的区别。

第一就是交易流程、缴纳税费等的不同,这些在判断中起到的作用一般不大。

第二是贷款比例的不同,三价就低政策的实行,让很多预算不足的刚需,卡在了首付上。

第三是很多人关心的风险程度,新房大多是期房,板块的发展,房子的交付都是不确定的,

但二手房却是所见即所得的准现房,优缺点清晰明了,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低。

第四是投资价值的不同,新房的投资价值远大于二手房,但新房最后也不一定有高回报率,且打新过程磨人。

第五点最重要,就是房子本身,产品、地段、价格都不尽相同,里面有太多的排列组合,选择要有侧重,也要做取舍。

比如对于刚需来说,是买远大新还是市中心的老破小?答案都是因人而已异的。

最后,买房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市场是动态的,尤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