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我国高楼数量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高楼,让“高楼病”已经出现

我国高楼数量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高楼,让“高楼病”已经出现

发布时间: 2022-04-22   点击次数: 1245次   来源:上海办公楼网   作者:必屋客

 

在商品房改革初期,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最终导致城市的供房需求急增,而原本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供需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为了能够满足大量人口健康城市生活,为了让有限的土地承载起人口的住房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便应声拔地而起,甚至在一些城市当中,高地也成为了城市当中的标志性建筑,在某一段时间,一个城市当中若是能够有一座摩天大楼,甚至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情,一方面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经济水平,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展现自己城市的科技水平。

资金链导致大多高层建筑烂尾

当下目前世界上第一高楼为迪拜,全高828米,而在世界前10的高度当中,中国占据六席,甚至在前15名当中中国也占据10栋,通过这组数据也能够看出,中国高楼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社会当中也十分的耀眼,在我国目前657个城市当中,100米以下的高层随处可见,数量更是以万栋为单位,超200米以上的建筑也已经超过了1000多,其中超过300米以上的建筑有112栋,即便是超高层建筑也是数十栋,楼高量多的局面已经形成。

这是超高层甚至是高层的建筑,是否越多越好并且越高越好,如今高楼的现状是,2008年开工的天津117大厦,在7年之后完成封顶,但是,这座大厦封顶以来的5年时间里,却从未有一个任何详细的竣工节点,这座大楼看似烂尾却不是烂尾,施工进度每年推进一点,而这个投资600亿的摩天大楼,迄今为止已经投入到了400亿,根据相关的报道声称,因为资金上的问题导致工程最终施展缓慢。

微信图片_20220422193212.jpg

2013年的时候,远大科技就曾就要宣布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天空之城,其计划高度为838米,有望超越迪拜,然而一直到2016年的时候,这座高楼大厦依旧没有任何的进展,根据相关消息,这栋建筑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完报建的流程,因此被无期限搁置,除了这两座比较有名的高楼以外,事实上在国内还有很多超高楼层的烂尾事例,譬如在上个世纪的巨人大厦以及邮电大厦,还有东方之门,无一例外,这些都与资金链断裂有着紧密的关系。

开发商热衷于高层建筑的两个原因

建造高楼大厦,在很多人的眼中更像是面子工程师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如果仅仅只是面子工程的话,完全无需动用如此大的资金,因此开发商如此热衷建造高楼,除了面子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首先第1个是高楼建成以后,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城市的土地寸土寸金,尤其是在核心城市当中,人口的大量涌入,让城市的土地变得愈发金贵,甚至还有个别地皮的价格,在一些核心城市当中,完全不亚于一个楼盘的建设成本。

微信图片_20220422193337.jpg

考虑到土地的稀有,最终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房子也就会因此而建的越来越高,当资金不够的时候,他们会通过银行贷款,或者说是通过民间筹资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同时建造高楼的手续十分的复杂,除了对环境、航道以及其他物种的影响以外,超过500米以上的复审还需要上报国家住建部,只是名额是有限的,但是开发商如果倘若真的将高楼建造成功,并且成为省会乃至国家的地标,之后就会比一般的开发商具备了更高的发展潜质,并且其估值也会更高,在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好。

虽然说高楼建筑对于开发商而言十分的有利,但是就目前大部分封顶但是为竣工的高层建筑来看,高层也存在着诸多的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封顶之后因为资金链不足的原因,会导致装修工程进度无限的延期,开发商自己来周转资金的话,最终会很难看到完工的那一天,最终只能依靠国家以及政府来接手这些烂尾楼。虽然不会直接打款,但是政府主导后续工作还是必须要做的。

国家叫停高层建筑

譬如建设完成之后的维修保养问题,一般高层楼房基本都是由玻璃幕墙所构成的,而玻璃幕墙的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寿命在15~20年之间,而10年之内的维修是一件必然之事,一旦裂一块或者掉一块的话,其维修成本必然也十分的高昂,尤其是高层,对于设备的依赖性将会非常的高,长期居住在这样的高楼当中,一些需求也会比一般高楼层更加明显,因此高楼层的维护周期自然更短,并且费用也会更高

针对高楼所存在一系列的隐患安全问题,10年之后,相关专家就声称,高楼层或者是成为最危险的投资产品,原因正是高楼层背后存在的诸多的安全隐患,而国家也已经提前行动,并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设风貌管理》,其中就规定,严格限制各大城市,盲目规划建设超高楼层的电楼,正常情况下高度不允许超过500米,这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两条,而仅仅只是通过这两条,也能够看出国家对于超高楼层的已经进行了收紧政策。

微信图片_20220422193344.jpg

事实上,这样的政策更多地直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那便是的高层在未来将不再被允许修建,尤其是500米以上的超高楼层,即便是在消防环境等诸多方面符合允许建造的要求,但是本身能留成繁琐以及复杂的流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最终成功的概率将会越低,更为重要的是,超高楼层的抗震效果,对于超高楼层十分的不友好,即便是超高楼层在消防以及设备当中投入巨大的成本,但是仅在抗震这一块,就足以让很多开发商望而却步。

小结

毕竟这不仅仅只是考验自己的能力,同样对于技术要求也十分,而在当下能够建造超高楼层的开发商,无一不是在国际上顶尖的团队,对于普通的开发商而言,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才会限制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工作。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