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临港新片区规划定位,②先行启动区规划定位,③蓝湾国际住区规划定位
1、临港新片区战略定位 陕建名城映蓝所在的临港新片区的全称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2、临港新片区规划发展 2019年国务院宣布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成立,使临港迎来腾飞机遇;据官方报道,到2025年,经济规模大幅跃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初步构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框架形态;2035年不论公共服务,还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国际上公认竞争力最强的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
自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78项改革任务中,已有90%落地执行,并持续发布政策累积达到了100多项,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未来将成为继陆家嘴、世博前滩之后,浦东第三个CAZ(中央活动区),实现从滴水湖畔到世界海岸的跨越,引领上海从浦江时代走向海洋时代。
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要实现再造一个新浦东,即达到GDP万亿的经济规模,一个新片区命名的“特区”产值万亿是什么概念?比2021年整个迪拜的7300亿还高;2035规划中的建设用地292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马尔代夫已开发和未开发的所有土地资源面积;2035规划引进常住人才250万,差不多与半个新加坡的总人口旗鼓相当。
3、产业规划及落户新政
陕建名城映蓝地理位置:临港新片区的范围是指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包括小洋山深水港和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共计873平方公里。
全球动力之城:高端装备是国之重器,动力装备作为装备产品的心脏,更是“皇冠上的明珠”,是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突破的基础产业、关键产业、重要产业。经官方联合制定的《聚焦临港核心区打造上海“全球动力之城”实施方案》中以临港为核心区,实行重点领域突破、战略空间优化、全球资源集聚、创新策源提升、产业生态聚合等行动为主要任务,力争到2025年,初步树立世界响亮的全球动力之城品牌。
对标建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打造更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谈到全球自贸园区,其中新加坡是公认的世界强园区之一,而临港与新加坡在多个方面都极为相似,您有兴趣我可以为您讲一讲,首先,都拥有世界级港口。新加坡实质上就是一个国际货物转运的枢纽站,它最早的园区便是依托一个叫裕廊港的码头建设起来的,临港新片区南接洋山港,同样是世界级的港口,也正因此临港新片区才能被自贸区扩容,因为世界港口也是国家发展上海自贸区的依仗,临港的区位价值不言而喻,所以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全球科创园区等等,都跟新加坡的选址标准一样。其次,是城市规划。在新加坡最新规划中,提出了构建四个主要门户的概念:分别是中央地区、北部门户、东部门户和西部门户,对7*24小时生活、全球商业、科创产业等进行了区分。这与临港新片区划分滴水湖核心片区、先进制造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及新兴产业片区的规划非常相似,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临港新片区还拥有中央活动区,要知道此前浦东只有两个地方是中央活动区,一个是陆家嘴,一个是前滩,这两个地方您应该都知道,所以政府对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决心是显而易见的。然后,在生态方面。您应该知道新加坡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建设非常好。临港新片区同样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按照规划,至2025年临港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8%,至2035年达到25%,达到森林城市标准;会通过楔形绿地建设、新增公园绿地建设和滨水、道路林带建设,来逐步增加森林覆盖率。最终由森林公园、线性林带、集体片林等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体系,与城市功能组团、生态廊道、沿海防护相结合,构建地区安全、健康、生态的森林网络;临港生态本来就好,未来只能说会更宜居,上海难得。最后,营商环境和相关政策。这些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产业,新加坡为了吸引全球产业发展,保持经济活力,无论是降低企业成本,还是提升办事效率,都向入驻企业颁发过诸多优惠政策。临港新片区也是这样,无论是施工许可、抑或税收政策,都争取做到制度创新、改革落地、事权下放。这样对营商环境的大幅优化,效果显而易见,之前,知名的咨询机构普华永道曾经为临港新片区打出了83.2分的高分,超过了德国、日本、阿联酋等;与排名前三的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相比,也只有两三分的差距。而且临港还通过落户等方面,进行改革吸引人才,可以说临港未来,不仅汇聚全球名企,更是世界各地的高新人才聚集地,说是下一个浦东毫不为过。
产业导入:三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四大核心产业,截止目前,已累计签约近600个,总投资近4200亿元;与此同时,智造焕新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推动建设50家智能工厂,逐渐实现板块宏伟蓝图。
产城融合:在我国全球化的进程中,临港新片区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园模式,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根据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海洋装备、智能汽车、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专用装备、航天航空、节能环保等高新产业,赋予了临港澎湃的发展动力。2035年,临港新片区GDP将达到1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浦东新区
落户新政:依据国家层面发展战略,为了让这里真正成为人才高地,临港出台了一系列灵活开放的人才体质机制。首先,人才优先摇号,家庭转为个人,在原来5年社保改为3年基础上今年又缩短为只要临港满1年即可,即非沪籍临港企业人才仅满1年社保可购1套房;然后,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购房确认函开具由原有的1年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将人才证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其次,2022应届生落户新政表示:一流建设高校应届生硕士不分专业,不用评分直接落户;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生不用评分直接落户;其他学科依然要满足评分政策;在沪所有高校应届硕士生不用评分直接落户;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直接落户。最后,数据显示,临港引进、落户人才2.84万,人才总量突破9万,新增住房总面积847万平方米,4248个家庭通过优惠政策幸福安家。
4、临港新片区土地价值 临港不断出台的新政,也吸引了大批优质开发商纷纷入驻,土拍市场火热。自新片区2019年成立以来,截止目前建成学校54所、卫生养老等社区公共服务15分钟可达覆盖率100%,新改建道路开工总里程150公里;这说明教育、医疗、商务、商业等配套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高端居住氛围也日趋成熟。可以说,未来十年,临港新片区将成为对标陆家嘴、大虹桥,形成上海未来发展的核心发展引擎,上海的临港即将成为世界的临港。
5、临港先行启动区战略定位 临港新片区规划先行启动区,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南部76.5平方公里,小洋山岛18.3平方公里,浦东机场南侧24.7平方公里),这里可以最早享受到临港新片区红利政策。
6、临港先行启动区规划发展 先行启动区划分为三个重点发展区域,一是临港产业功能区,二是装备物流区,三是行政办公及旅游产业区。临港产业区是临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可享受到“减免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其他区域按25%征收”的政策,为企业节省了10%的成本。
7、临港先行启动区产业导入 目前已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扎堆入驻,包括特斯拉,奔驰,三一重机,上汽集团,西门子,volvo、商飞,航发等,都已在临港拿地建厂。尤其是特斯拉,它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纯外资汽车企业进驻中国,大量的人才导入为整个区域的税收和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内驱动力,说到特斯拉就不得不提一句,特斯拉临港工厂2021年交付约48.4万辆整车,据业内人士估算,给临港带来约1100亿的工业产值,增加约178亿元-267亿元的GDP。而据说即将在上海投产第二工厂,年产能或提升至100万辆!特斯拉作为全球智能汽车行业龙头,工厂项目对地方税收、就业和产业链的带动将会变得更大!且一房难求!后期张江部分科研单位、精工企业等也会陆续搬迁至此。
随着大量产业的导入,这里也将汇聚众多高素质精英人才,这些精英人士以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为基本特征,他们对生活品质都有一定的追求;为了留住更多人才,在上海政府和临港集团的合力打造下,临港蓝湾国际社区孕育而生。
结语:通过这些不难发现,陕建名城映蓝所在的的临港新片区无论在政策制度,还是城市规划和区域功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区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优质的港口为先导,以便利的保税物流园区为配套,再以强大的世界性产业园区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