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青浦、奉贤、外环外,下一步会是谁上放松名单?

青浦、奉贤、外环外,下一步会是谁上放松名单?

发布时间: 2024-02-04   点击次数: 188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长宁国际发展广场官网小编整理

 

大家都知道,上海在20231214日发布宽松楼市救市大招之后,新年的113日,又再次出手,这一次,其实力度很小:

仅青浦、奉贤两区有条件的放松限购:

青浦:凡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且在本市无住房,与青浦区用人单位签订2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工作满1年的非沪籍人才,并同时、符合单位条件之一、个人条件之一的,可在青浦新城区域范围内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奉贤:按照奉贤新城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与用工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在本单位工作满一年、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在本市无住房的非沪籍人才,同时符合以下单位条件之一、个人条件之一,可购买奉贤新城住房1套,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讲真,这次放松限购步子迈的格外小。

想在青浦买房,社保交满三年,在上海没有房产、公司的注册和税收都在青浦区,和公司签了两年以上合同且工作满一年,自己至少要是个本科以上学历,而奉贤放松限购虽然类似,但要求其实更高,公司必须是在奉贤新城范围内。

外地单身确实是可以在上海买房了,但附加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严格了,当你费尽力气满足所有条件时,对于你这样的优质人才,还要限制你只能在一些原本就不好卖的边缘区域买房。

怎么说,感觉政策方面还是没什么诚意。

心理方面可以说是更害怕了。

小编今天这里想说的是,青浦、奉贤这两个地方怎么就成了第一刀,它们差在哪里了?

01

人不够,房才卖不掉

我一直认为人是一切的底层逻辑,缺了人就不行。

青浦、奉贤房子库存太多卖不出去的原因:愿意买房的人太少。

一起来看五大新城规划的2023五大新城常住人口,可以看到青浦和奉贤的人口缺数紧随南汇(临港),被嘉定和松江远远甩在了后面,现状和前景都不乐观。

聚焦到目前在各大新城的工作人口,奉贤在人口引入的完成率上,表现依然倒数。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本区新增产业在规模、实际落地等方面的表现并不算太好。

单位:万人;来源:五大新城“十四五”战略

奉贤、青浦缺人。

大家都瞧不上奉贤,不肯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奉贤本身底子薄:距离市区太远,加上大片的农地和荒野,奉贤和上海市区几乎没有太大联系。

而且,奉贤的发展非常具有针对性,整体是冷热不均的状态。集中力量发展奉贤新城,包括南桥,金汇等地。

而这些热门板块的新房基本都被本地人包揽,外来人很少也比较难在奉贤安家落户。

而另一个区,青浦的发展就更是冷热不均了。大虹桥前两年红得发紫,青浦新城略显平淡,毕竟新城的开发优先级势必排在大虹桥后面。

在五大新城中,青浦新城规划能级和体量仅次于临港新城,临港新城已经全面开建,不过青浦新城的宏伟规划大多还在图纸上。

众所周知,青浦这些年的发展重心都在大虹桥徐泾,能吸引人去的也只有徐泾。所以,放松这两个区域很必要也很值得。

02

政策效果在哪里?

从目前来看,每次新政后的“药效”都非常有限!

甚至有新政越多越想要观望的心理状态。

供需层面,除了去年9.1楼市新政后挂牌量大增,其他新政后供应端没有明显波动,挂牌量保持平稳,证明房东对救市并没有抱太啥希望,主打一个按兵不动;需求端刺激有效果,成交量短期内有一定提升。

成交量价层面,成交量有少许增加,成交价还下跌了,说明市场还是不看好后市,以价换量了。

所以目前最差的结局就是全部放开但结果仍然不理想,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结局只能慢慢来,小步走了。

在刚看到青浦、奉贤放开的消息后,我还在想下一步放松的是哪里?

没想到30号一个重磅新闻——“大杀招”就来了。

上海放开外地户籍单身限购:130日,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规定自131日起,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已满5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可在外环以外区域(崇明区除外)限购1套住房,以更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区域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以前上海房子只能上海人买,这回面向全国人才了,只要符合条件即可。这可是上海放下身段迎接八方来客的节奏。

有个同事非沪籍本来就想买房,这个政策一出本以为他会非常热切买房,但没想到,人就是这样,总是不够。他反而觉得可以再等等。

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心态,继续观望还是觉得政策工具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