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这轮楼市周期,最大的“灰犀牛”

上海这轮楼市周期,最大的“灰犀牛”

发布时间: 2024-01-11   点击次数: 218次   来源:新房指南报告   作者:旭辉莘庄中心官网小编整理

 

为什么同样是经历一轮楼市周期,给市场留下的印迹却会截然不同?

12015-2019年的上一轮楼市周期

不仅涨幅更猛,房价基本翻倍,而且回调相对温和,从最高点回调的幅度仅约13%

2)而2020年开始的这一轮周期

不仅涨势较弱,大部分板块涨幅不到50%,而且回调非常猛烈,不少地方如今已经抹平涨幅

跳出纷纷扰扰的细节,决定性因素依然是供需的基本面

回过头来看,2020-2022年连续3年的“超量供应”,就是造就了这一轮楼市周期弱势的最大“灰犀牛”

01

上一轮2015-2019年楼市周期

诡异的低供应是基本面

我统计了2014-2019年的土地供应,以及当年的新房成交数据,详情如下所示

却发现2015年启动的上一轮楼市周期,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土地供应诡异的“克制”

明明楼市正烈火烹油,只要有地根本不愁卖

看看有多少“地王”,就诞生在2016年?

明明“十三五”期间喊出了52000m²增量商品住宅,要比“十二五”期间增加60%供应的口号

整个“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总共出让宅地却仅约1468m²,仅完成了计划的73%

换句话来说,仅比“十二五”期间“微增”17%左右

而且就这17%的增量,还是有很大水分的

1)上表中的土地供应量,是高估的;而成交量却是准确的

为了统计的便捷,加总的是所有含住宅土地的总面积,因而会把综合地块中的商业、办公等面积也加进去;同样的,也没有考虑地块自带的保障性住房等功能面积,也会导致供应面积的高估

2)“十三五”供应高峰的2020年,并不在上一轮楼市周期

假如按照2016-2019年这四年线性推演,“十三五”期间的供应量将会是1164m²,都别说在“十二五”基础上做到60%增量,甚至还打了个“93折”

02

动辄200m²以上的供应缺口

造就了上一轮楼市周期的强韧

我们简单将前一年的宅地供应,作为后一年的新房供应来进行分析

详情如下表所示,图中为土地面积而非建筑面积

可以看到2015-2020年连续6年,上海新房基本都有着150m²以上的供应缺口

甚至在市场最为火热的2015-2016年,这个缺口超过400m²(土地面积)

这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这两年平均1.8的容积率,套均面积100m²简单换算,缺口套数接近8万套/

要知道2021年这么火的市场,新房一年也就卖了9.2万套

你自己感受一下

在市场本身已经烈火烹油的阶段,又逐步出现了无房可买的现象,让当时的购房者陷入了极端的恐慌

溢出的天量购房需求进入二手房市场,迅速让上海房价翻倍

而即便是在2017年开始的一系列调控后,新房供应不足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即便是市场坠入冰窟的2018年,新房仍有约143m²(土地面积)的供应缺口

房子的底色始终是稀缺品,就使得房价的回调速度相对较缓,并且在2019年成功筑底

2020年上海楼市在几乎没多少利好政策出台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被点燃,也是基于这一基本面

03

这一轮2020年启动的楼市周期

连续3年都是“超量供应”

相对的,我们再来看一看2020年至今的供求情况

对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2020年开始上海才真正加大的宅地的供应量

2020-20223年间,上海年均宅地供应量达到555m²,几乎年年超额完成供地计划

并且容积率从此前的1.8左右上升到了2.0以上

3年中任意一年的供应量,都远超此前6

这就导致了上海楼市的供求关系彻底转向

除了2020年由于我们的假设(即后一年的新房供应,是前一年的宅地供应)而出现了供应缺口

2021-2023年连续3年,上海新房都是供过于求的

房子不再是稀缺品,这就是两轮楼市周期最大的区别

而且与上一轮正好相反,2020年开始的这一轮周期,需求端是有水分的

因为在“一二手倒挂”大背景之下

新房的成交数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本会选择二手的客户;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本没有购房计划的“套利”客户

而且即便有了这两部分“偶得”客户,在疫情带来的人口流失、失业、降薪等因素叠加下,这一轮的需求始终没达到过上一轮的峰值

这也定性了这一轮楼市周期弱势的底色

大部分板块的涨幅,涨幅的峰值也不足50%;而至今的回调,即便已经祭出“认房不认贷”、“普宅标准修订”等大招,很多板块也已经把这一轮的涨幅给全部抹平了

04

2024年会怎么走?

可能会是非常微妙的一年

既然供需关系才是楼市走向的关键因素,那么今年的供需关系会是怎样的?

如果像文章前面部分一样进行分析,那么大致情况如下图所示

假如2024年的供应量就是2023年的土地供应,那么这个数字将是379m²(土地面积)

以过去10年,上海新房市场年均成交520m²来看,似乎2024年又将是一次供求关系的反转

但实际上,这一次的情况可能复杂得多

1)新房需求量的掉档

疫情冲击之后,特别是2022年的二次冲击后,上海的人口、经济都经历了巨大的冲击

上一轮新房需求的峰值,换算成土地面积大约是900m²左右,2020-2023年的平均值在566m²

而这一轮在“一二手倒挂”作用下的峰值和平均值,只有510m²和484m²

2024年上海新房倒挂基本消失了,需求还能不能达到均值更要打一个问号

2)次新房解禁的进一步冲击

而且2024年作为三年限售解禁的第一年(而且2021年由于高倒挂,“套利”选手数量应该还不少,他们会有较大意愿早早变现),在新房不再具有倒挂优势的当下,需求量可能会被进一步分流

3)城中村、城市更新项目的潜在供应

去年开始,上海再提城中村改造更新,加上怀胎已久的很多市中心城市更新,会有很多难以预估的潜在供应在2024年出现

这种项目有很多并不会通过公开拍地进行出让,因而会令人低估新房的供应量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此前陆家嘴拿下的三林滨江,浦东唐镇火速拆迁的“上海金城”,北蔡楔形绿地,老城厢的一系列城市更新……这些项目合起来,潜在供应远超百万方级别

当然这些潜在供应,未必会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入市

总而言之,2024年供求关系是否能够转向,依然是个未知数

05

写在最后

回顾数据,让我们能更理性去预期未来

一方面,我比较相信上海楼市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两个原因:

1)美元结束加息周期,寄予国内更大的宽松空间

2)当前房价已经来到本轮周期的起点,大量房东的成本线在这里,比较不容易再度破位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看到市场再度火热的场景,同样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多年供大于求的累积下,基本面还是比较薄弱

2)上海人口即将到达规划上限,新鲜血液匮乏

2024年,可能会是上海楼市更加微妙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