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物业租售中心:竟然是吃人的买卖?

物业租售中心:竟然是吃人的买卖?

发布时间: 2023-07-22   点击次数: 704次   来源:苏苏房东说    作者:新时空国际商务广场网站小编整理

 

-带房东领略地产交易界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经历过口罩年代,物业水平高低,在全体有追求的购房者心目中,所占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房子不仅仅是居住空间那么简单,围绕房产衍生出的所有感官、服务、享受,同样是房子的组成部分。

有媒体经过抽调二手房样本作模型测算,物业费每上涨1块,房价上浮1.8%

足以证明:

大门的礼宾、绿化的修剪、频繁地保洁、及时的工程修缮、还有各式花样的业主关怀服务...等等等等,这些潜在的体验,都潜移默化成为房价的一部分。

但大家很难料想到,

看似高端的物业,如若为利益倾倒,

一样也会成为房价杀手。

而今天我所揭发背后唱台的主角儿,

叫「物业租售中心」,

小红书上,一位非上海的房产博主,指出了当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地段、配套、交通条件毫无差异的房子,金茂和龙湖,一秒钟内让你选择,会是哪一个?理论上应该是龙湖(光看外貌),但从房价显示出的数据,却截然相反,让人大跌眼镜,龙湖二手房竟然卖不过金茂。

房价卖不上去,背后的关键推手,

就是由于龙湖业主引以为傲的物业,

顺带做起了房屋中介的买卖。

毕竟,在业主看待中介群体,天然带有色眼镜: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利用信息差不对等,撮合买卖双方,从中获取利益 ,而且实体传统中介群体,往往较为分散。

但物业则和一个贴心管家一样,业主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多一份信任,

甚至在知乎上,你会看到有人这样发问:

提出这种问题的房东群体,内心深处其实未必真的认同物业做交易,也非单纯厌恶中介,本质上,还是为了省钱,甚至是以白嫖的形式,达成自己的房屋买卖诉求。

恰恰是这种贪便宜的心态,反而导致房东,亲手把自己小区的房价,送上侧刀闸、断头台。

如果物业设立租售中心,放置于小区与外部的公共交界位置,提供租售一体服务,它即有先天优势,又与其他传统中介同台竞争,给业主多一个渠道,其实也是美事一桩。

然而,

正因为房屋交易的蛋糕太大,物业对于小区内部管理又有垄断性的优势,

近年来,不少楼盘和开发商(尤其是新房、高档小区),

不仅标定物业费,相比同地区二手房,水涨船高。

且在房屋交付之时,立即成立了相应的业务分支,希望能切本地中介的一杯羹。

虽然个体不能代表全盘,但我们依旧在网络上、现实中,听到不少所谓价美物廉的物业租售中心,实际操作暗箱行为,非常令人不齿,而且这种动作,未必经过高层授权,都是底下自发形成的潜规则:

中介带客看房时,强制要到租售中心登记;

看房需要有租售中心的人员陪同;

甚至还需要在小区门口留下客户联系方式;

中介公司的客户,理所应当(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租售中心的客户。

物业员工,后续处理起来,流程相当轻松,

只要按已登记的联系方式,与上访客户联系,并统一话术:

我们是XX小区的物业租售中心,中介费率比传统中介便宜,业主这边与我们交情颇深,能拿到更优势的价格...”

接听这样的电话,客户很难不动心,

毕竟买房这件事,给A也是给,给B也是给,而且自己只有得益的份,并无损失。

如此一来,中介被迫只能与物业之间,打起游击战:

乔庄便服打扮,伪装居民和业主朋友,

与客户约定分同前往,躲过门卫盘问登记,

请客户务必留虚假的联系方式,

出门分头行动,约定集合地点,再前往下一个小区;

毫无疑问,这种服务效果,大打折扣,且顾客认为相当别扭,买房如做贼,一点不上档次。

最后的最后,逼不得已之下,各中介只能被迫形成联盟,

「共同做死这个带有万恶租售中心的小区!」

除非客户信任度和意向相当明确,否则也不再推荐该小区房子。

但实际承担后果的,最终全是业主本人。

因为业主在整个过程中,是没有半分体感的,

在业主看来,明明是不错的房子,却无客户,最后都转为:对自己房子品质,房屋价格,不具备吸引力的自我怀疑!

他们不了解的真相是:小区的物业租售中心,变相成为了一种不正当竞争的场所,和所有人都不明说的垄断独家。

如果无租售中心,业主是否万事大吉?

非也,

即便小区没有租售中心,这套玩法,依然可以玩的转。

只要物业在资源上,占据第三方所不具备的优势,那这个优势,一样可以用来变现。

各位房东,你们是否有接到过中介的开盘电话,询问是否卖房?

请问你们的门牌室号,和联系方式,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的呢?

各位购房者,你们今天白天刚看完一套房,为何晚上就能接到中介电话,问你看房怎么样,且对方清楚知道你参观了XX小区XX室?

(通过车牌反溯姓名+电话,灰色渠道,10元一个,了解一下)

这些现象,想都不用想,定有物业关联在其中插一脚。

即便没有租售中心,只要想且敢,物业依然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与外部某些中介或者特定人员勾结,霍取不正当收益。

向外延展「租售中心」模式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咱作为卖房房东方,经常吐槽中介的PUA,墙头草,收费贵,

但仔细寻思,全社会上,所有的交易行为,本就是一次又一次,人为搬运信息,并达到更高效产品流通的过程。

利用信息不对称求生存,是完全正当的劳动付出。

老师教书是如此、律师断案是如此、商人批发是如此、淘宝、直播、外贸、知识付费,皆如此。

自然,中介风里来雨里去,打电话邀客,站街驻守,门店接待,同样是正常付出劳动,无贵贱之分(剔除黑中介行为)。

但租售中心模式的最核心弊端和残忍无赖之处,在于它是一种:

终极的、最利用信息不对称、以截胡方式,进行牟利的手法。它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体现。

-「精致利己主义者」一词,发明自北大钱理群教授,一位学生三顾他的课堂第一排,由衷表达崇拜和赞叹他的教学高明,赢得信任,获取国外名校推荐信之后,从此销声匿迹。此事后,钱教授不由感叹,发表了《我对大学教育的三个忧虑》,指出:中国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 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泛指:行为经过精心打扮和包装但一切活动本质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群体。

不信,你可以百度搜索:租售中心与中介区别,看看能得到怎样一种「精致利己」的包装说辞。

同理,为什么很多人向我们询问:

在上海卖房,房源是否可以在大房鸭上挂?

买家手拉手3000元购房的团队是否可以去找?

我基本不置可否,

但用户真的请我们委托专业出售时,这些平台,我们一个都不会去找。

因为作为房东卖家角度,这些看似免费和低费率,有概率可替自己省下一笔钱,

实际上,就是在把自家的房价,往火坑里踹!

(因极可能打破公平竞争原则,导致被市场集体抵制)

上一篇文章《上海的房子:规划吹得再牛逼,也抵不过老六邻居砸盘》里,我提到:

在中老年群体占大头(该群体由于认知有限,且易产生占便宜的念头),TPY独家打法势力盘踞的地段,房子越是卖不出价。

这句话大家是否还清晰记得?

而核心地段次新豪宅如徐汇东方曼哈顿,前几年,为何被业主集体投诉选举更换...其中又潜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导火索?

背后的一切,请大家自行思考,

望能自己得出结论,并未来决策形成指导。

我只负责点到为止,

毕竟我们团队的宗旨是:

如果你身边正在卖房的朋友/战友,正在面临同样的困惑,请不吝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