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莱看两会丨看目标:从报告看2023发展主线

莱看两会丨看目标:从报告看2023发展主线

发布时间: 2023-03-20   点击次数: 366次   来源:莱坊   作者:卢湾E18官网小编整理

 

过去一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在内外挑战重重的重压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仍取得3%的增长。

成绩单提气,新目标聚力。上一期,我们带大家一起聚焦了那些成绩斐然的行业,看到不少行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期,我们将目光转向未来,聚焦新的发展目标,征服新的星辰大海!

2023年经济总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GDP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总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具体到各个产业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重点支持方向或成为2023全年的发展主线。

重点产业目标:继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过去五年,中国科技制造企业在部分领域已逐步迈向全球领军水平,但在集成电路及芯片、高端装备、器件材料及工业软件等不少核心领域仍受制于人。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坚定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从低端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业。

制造业领域: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能源领域: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农业领域: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杨悦晨

Regina Yang

莱坊董事及上海及北京研究及咨询部主管

随着经济贸易高度全球化,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地位提升的要求越发强烈,从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核心、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产业链迈进,形成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体系,其中包括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

具体举措有: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扩大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开展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领域;鼓励资本投入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制定有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政策提高高端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技术创新。

总之,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强有力地推进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创新产业目标: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再繁荣

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第一,数字产业已成优势产业,未来将加速发展。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第二,对平台经济等数字企业的态度已转向,未来将大有作为。第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大趋势。

安信证券认为,从需求侧来看,数据要素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推动数据流量持续增长,激发IDC(数据中心)产业新活力。从政策端来看,“东数西算”和“企业上云”等政策引导IDC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信创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和关键能力,包含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以及行业应用软件等多个领域。当前信创走向行业,有望构筑数字中国的核心技术基座。网络安全方面,数据安全带来网络安全产业新的政策驱动周期。

王艳平

Frances Wang

北京商业物业服务部

近年来,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已然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方向之一,各类数字化平台的崛起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数字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也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因此对于数据要素相关的配套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随着一系列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各重点行业空间需求也将会有相应的调整重组,如何配合企业在新时代下的新需求,是业主方、运营方的机遇,但同时数字经济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将伴随巨大挑战。

房地产业目标:重视房地产,房住不炒基调不变,支持优质房企融资

今年除了常规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以外,还注重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有效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近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一线城市出现“小阳春”,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预计今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恢复。

杨悦晨

Regina Yang

莱坊董事及上海及北京研究及咨询部主管

“房住不炒”仍然为之后的房地产发展定下基调,在这个基调下,稳住房地产这一支柱型产业为“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做出贡献,就显得尤为关键。

从供需角度,根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国内城市的“新市民”接近3亿人,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公寓供给可以有效解决“新市民”以及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而加大商品住宅市场投放量,从供应层面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人群对于居住环境的升级。

从防风险角度来看,对于购房者而言,有条件的城市放松限购政策,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避免出现停供对银行造成坏账形成金融风险。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加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烂尾停工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此外,对于优质开发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力度有望继续加大:扩宽房企的融资通道,支持房企发债、上市房企股权融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