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二手房“核验价&三价就低”现在放松,是什么个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4-17 点击次数: 948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龙裕财富中心官网小编
上个月上海的二手房市场是真热闹。
成交量接近2.4万套,这是近20个月以来二手房成交量首次破2万套,算得上一个小突破。
也难怪各大媒体号跟“炸”了一样,都想针对这个数字说道说道。
但市场瞬息万变,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对其造成影响,高了还是低了本就没有逻辑可言。
很巧的是,2021年7月份的二手成交量为2.36万套,与2.4万几乎持平。
那个时候,zf为了让上海楼市快速降温,调控政策一个接一个。
其中,“核验价”与“三价就低”就算得上是针对“二手房”的大动作。
政策一出台,二手房成交量连着三个月阶梯式下滑,再遇上疫情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二手行情好久都没缓过劲儿来。
现在,二手房成交量上升,同时,海量的二手房源不断刷着存在感,
并且,一些比较夸张的价格也都陆陆续续的展示在外网了,比如说10万单价的蟠龙天地、20万的百汇园。
种种迹象表明:二手房核验价与三价就低是真真切切在放松了。
这个让二手房市场快速降温的杀手锏,为什么有了放松的迹象?当初的目的是否达到了?对市场风向又有什么影响?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关核验价&三价就低的那些事。
01
核验价&三价就低是什么?
2021年7月19日起,对新申请核验房源增加挂牌价格信息的核验。
也就是说房东报价给中介,房产中介需要向官方平台提交拟挂牌价格进行核验,如果均价在该小区核验价格区间内,就通过。
如果均价超出小区核验价格区间,就不得对外发布。
而核验价格的参考范围,主要是根据各小区的历史实际成交价格,再综合考虑多重因素而确定的。
所以它的底线到底在哪,中介也需要不断试探。
这样一来,中介操作起来多了些步骤,挂牌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房东挂牌不再随自己的心意,很多高价房源不得不被“隐身”。
2021年8月6日,二手市场银行放贷正式采用“三价就低”。
二手房申请贷款金额,参考买卖合同价、交易中心核验价、银行评估价三者的最低值作为贷款申请房价标准。
买卖合同价指的是网签合同价,这个价格可以和二手房实际的成交价格一样,也可以比实际成交价格低(大部分的人都会人为的写低)。
银行评估价指的是银行参考网签合同价和评估机构的评估得出的价格,
过去的情况是银行基本上都能按照网签合同价进行贷款的审批。
交易中心核验价也叫“涉税评估价”,是影响贷款的重点,
这个价格由上海市房屋状况信息中心给出,是相关部门认为这套房应该以多少钱缴税的一个标准。
通常情况下,交易中心核验价<银行评估价<网签价,
最后银行给的贷款价格,基本上是真实售价的5~7折,
这样一来,直接拦下了很多首付不足的购房群体。
02
核验价&三价就低的“好与坏”
政策是把双刃剑,它当时的初心可能是好的,但还是避免不了有误伤的情况。
核验价的本意是为了调控预期,上海大多数二手房的房源信息和价格,都是在线上公共平台或中介门店等公共场所进行发布,
因此,这是公共信息,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对整个社会的预期都会产生影响。
其次,有些二手房的挂牌价格带有一定的试探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误导判断,
甚至引起市场的恐慌,最终推高二手房市场价格。
因为二手房交易主要是个体之间的,讲究的是“你情我愿”。
房子值多少价,有市场的因素,也有房东与购房者之间的“商量”。
房东们肯定都想自己的房子卖高价,尤其看到旁边的小区刚以不错的价位成交了房子,
自己不也得再涨涨?
如果房子的价格照这样一哄一抬,最后对外呈现的只能是清一色的高价房源,购房者又跟哪说理去?
从结果来看,核验价的确稳住了预期,控制了挂牌量,隐藏了高价房源,
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毕竟,哪个缺心眼会真按照挂牌价去卖自己的房子啊?
这样一来,真实的成交价反而不公开透明,大家了解不到真实的市场情况,交易起来更是“抓瞎”。
真正让二手市场热度降下来的是三价就低:不按挂牌价成交可以啊,但贷款也别想贷那么多。
这样一来,硬生生将成交门槛抬高,一些高预算用户还好说,低预算客户直接失去了上海买房的可能性。
刚需购房者再次被误伤......
03
为什么放松?
总的来说,在短期内增加信息屏障将水搅浑后,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的,但真正的市场控不住,需求总有释放的那一天。
目前,核验价与二手房的这根绳索在慢慢放松,正是因为明白洪水要及时疏导,堵是堵不住的。
至于会不会完全放松,就得看新房啥时候撑不住了。
因为不管怎么调控,肯定都是要让大家买房的。
当然了,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