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为什么不能躺平。

上海为什么不能躺平。

发布时间: 2022-04-04   点击次数: 541次   来源:楼典   作者:楼典

 

长久以来,对于新冠病毒的处置,躺平派和管控派一直处在争论之中。

经过这一波疫情,上海想要躺平的大有人在,也完全可以理解。

一是上海民众以及基层经历了一个月的关关放放,眼看着确诊以及无症状人数越来越多,进入了疲态。

二是上海的封控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肉眼可见的。

三是各种媒体一直在宣传,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大大减弱,甚至连张文宏都说,英国媒体报道,新冠在英国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

(这个观点其实本身站不住脚,其中的论据也是挺荒谬的,拍老师已经打脸过[奇文共赏]FT:喜大普奔!英国新冠死亡率低于流感了!”(上集))

三者叠加之下,躺平的氛围在昨晚那个科普作者和疾控人员的对话中走向了高潮。

那段采访,笔者认为有太多的主观因素以及对话者片面的看法,我们还是需要运用科学的数据和事实分析来回答,为什么上海不能躺平。

1.事实

1.1 新冠的死亡率真的降低了么

世界各国的人民已经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数据。

奥密克戎死亡率

微信图片_20220404071835.jpg

先说结论:

直到今天,奥密克戎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病死率依然在2.5%以上。

奥密克戎的超高传染性,导致,这一轮疫情几乎所有国家的确诊人数都创了新高。

对于大部分的发达国家而言,因为各种原因,奥密克戎毒株的死亡率的确大幅度降低了。比如欧盟、新加坡等。

对于少部分国家而言,奥密克戎毒株的死亡率相比于德尔塔并没有降低,甚至因为超高的感染率,死亡人数创下了新高,比如美国。

对于像南非、印度,以及大部分的不发达国家而言,生命中处处充满着比新冠更可怕的灾害、战争与疾病,没有岁月静好,只有负重前行。

哪怕不死,奥密克戎仍然会导致罹患人群的后遗症

香港的死亡数字告诉上海,面对奥密克戎,没有躺平的可能。

1.2 奥密克戎的死亡率因人而异

奥密克戎的死亡率和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疫情爆发次数,疫苗接种程度、医疗资源、防疫管控力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国民的卫生习惯(口罩、洗手)、居住密度等。

作为参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2.1 应死尽死,疫苗率高的发达国家

代表:欧洲五国

主要特征:躺平两年、经历了所有波新冠的洗礼、应死尽死、医疗水平高、疫苗接种率高

奥密克戎死亡率:约0.2%

欧洲五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年时间里被新冠带走了约70万人,奥密克戎带来了突破性感染,感染人数创了新高,但同时因为疫苗的普及以及风险人群已经大量死亡,死亡率已经降至0.2%左右,日均死亡人数也比德尔塔大幅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五个国家在应对奥密克戎疫情时,死亡率大幅降低,进入ICU病人的数量并没有显著降低,这也意味着,重症患者数量依然很高。

1.2.2 应死尽死,疫苗率不高的发达国家

代表:美国

主要特征:躺平两年、经历了所有波新冠的洗礼、应死尽死、医疗水平高、疫苗接种率不高

奥密克戎死亡率:约1.5%

美国在应对奥密克戎时,感染人数创了新高、死亡人数、死亡率、ICU人数与德尔塔时期相比依然维持在高位。

美国拉垮的表现与较低的疫苗接种率直接相关,因为美国存在着广泛大比例的反对疫苗、反对口罩的意识形态,接种率一直上不去,完整接种率仅有60%+,这也导致了死亡率是欧洲目前的数倍。

1.2.3 积极应对的发达国家

代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主要特征:一直在和新冠做斗争、逐个破防、医疗水平高、疫苗接种率高

奥密克戎死亡率:约0.1-0.2%

新西兰、澳洲、日本算是发达国家中应对新冠相对成功的案例,澳洲与新西兰此前一直采取了清零的政策,直到被奥密克戎破防,但整体而言因为疫苗接种水平较高,同时地广人稀,奥密克戎的死亡率在低位。

1.2.4 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及地区

代表:香港、新加坡

主要特征:医疗水平高、疫苗接种率高、总人口不大、人口密度高

新加坡死亡率:约0.05%

香港死亡率:约0.68%

作为世界第一个宣布开放的城市型国家,新加坡的死亡率及人数一直维持在低位,这是建立在几个前提——新加坡严格的公共卫生要求、较高的疫苗接种率以及较高医疗水平。

而香港则是可以作为一个对照,香港昨日(42日)新增4475宗确诊个案,第五波累计1155082宗,死亡再增116宗;第五波疫情累计7848人离世,死亡率0.68%

香港的前四波疫情都应对优秀,表现好于新加坡,在第五波奥密克戎阶段破防,整体而言香港的疫情可以作为上海以及整个大陆地区的一个参照。香港的医疗资源发达,但公立私立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此次公立医疗资源遭受挤兑,同时因为香港老龄化率较高,导致死亡率相比于别的发达地区偏高。

2022328,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认为,全港已有约400万至500万人受感染,大部分人为无症状感染者或是没有测核酸,即香港总人口的约50-65%,若是以此计算奥密克戎在香港的实际死亡率在0.15-0.2%之间。

1.3 奥密克戎比当时的武汉毒株更强

很多推崇共存的科普文章说,从病毒演化的角度来说,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会增强,然后死亡率降低,奥密克戎在众多发达国家传染性升高、死亡率的降低似乎是印证了这个观点。

但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科学。

DeltaOmicron与最早在武汉蔓延的毒株相比,是两条独立的进化路径,它们是新冠病毒演化的两个分支,但实际上,无论是Delta还是Omicron(以住院风险),都比武汉毒株的毒力更强,而与Delta相比,Omicron的毒力是弱了一点点,但因为传染力更强,对社会的损害绝对值依然很高。

这一点,拍老师已经阐述的非常明白。

Omicron的内生毒力(以入院风险衡量)要比Delta0~30%左右,

比原始株更高,

比最近祖先B.1.1也更高,

比同辈Alpha还是更高,

比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大表哥Delta则略低0~30%左右。

拍老师,公众号: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新年吃生瓜]Omicron的毒力之谜

所以,新冠病毒不是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了。

以看到奥密克戎的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也是因为疫苗的普及、特效药的诞生以及医疗方案的提升。

1.4 新冠病毒仍然在不断重组、进化

同时,新冠病毒仍然在不停地重组进化,现在已经诞生了传播力比奥密克戎更强的众多毒株,所以一旦躺平,上海与中国依然会面对后续毒株的不断来袭,而这些毒株的毒力,仍然是未知数。

[划胖] 对不起,但XE可能已经过气了……

1.5 Omicron通过防疫手段是可以动态清零的

同时,深圳的例子告诉我们,奥密克戎的小规模爆发,是可以通过管控手段达到动态清零的

深圳324日仅新增3例阳性病例、创深圳0309疫情以来日新增阳性病例数的新低,无社会面初筛阳性病例报告,实现0309疫情以来首次社会面动态清零。

2.Problems 上海目前碰到的问题

2.1 以香港为参照,上海要死多少人?

因为香港的疫情仍然没有结束,每日死亡人数也达到了百人,所以以此推算,香港第五轮疫情的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接近1万人。

以香港作为参照,上海官方的人口数据是2500万人,假设60%人口感染,上海两个月内将会有2.25-3万人死亡。

以香港作为参照,中国大陆有14亿人口,假设60%人口感染,将会有126-168万人死亡。

而从人均ICU数据来看,大陆的ICU床位数量远不如中国香港,以及别的发达国家,所以真的碰到医疗挤兑,死亡人数更会大幅度上升。

同时,上海与香港的老龄化程度都十分严峻,上海市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6.3%,香港是18.2%。(2019年数据)所有统计数据都证明,新冠对于老年人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年轻人。

时代的一粒尘埃掉在每个家庭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所以,对上海来说,香港是前车之鉴,2.25-3万个家庭的潜在悲剧太过惨痛。

2.2 上海这一轮疫情遇到的困难

所以,从深圳的例子来看,上海目前碰到的问题不是大方向的问题,而是执行细节的问题,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可以补救的,有些已经及时补救解决。所以未来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来应对这些细节问题的挑战,同时对于全国未来疫情的预防,有一个参考作用。

精准防疫碰到了奥密克戎时,没有及时切换模式,每个区的防疫政策不尽相同,参差不齐

已解决:精准防疫在前几轮疫情均有比较优秀的表现,不能全盘否定,328之后,浦东浦西实施了两轮强管控,明确了解封条件,可以作为长效机制。

经历了多轮的封控,居民以及基层组织进入了疲态

解决路线:统一建立居委会、物业、业主(志愿者)三者之间的职能以及与之对应的权力与义务,以及遇到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全国推广。

核酸检测不规范,导致传播发生

已解决:已经明确了核酸检测的要求,保持社交距离。

感染人数众多、众多无症状感染者无法转运,医护人手短缺、隔离设施不足

已解决:全国各地援沪医疗队今明到位,数万人的规模,同时江浙一带的酒店也被征用,应收尽收

局部地区与人群生活物资购买困难

解决路线:香港疫情爆发的一大原因就是去超市抢购物资,在封控阶段,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配送模式,而不是靠居民自发购买。

疫情防控带来的次生损害

解决路线:细节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更人性化的措施,好在我国的优势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急性病、化疗、透析病人的安排

婴幼儿感染者的安排

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孤老的安排

2.3  不能躺平

从各国的实际数字来看,应对新冠,最重要的还是疫苗的全民普及。

中国大陆截至324日,两针疫苗的接种率是85.91%,已经处于世界最高水平,同时加强针的接种率也处于世界较高水平的46.48%。但也意味着中国还有近2亿人,没有完成疫苗的接种,未来完善这2亿人的接种是重中之重。

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在各国的表现来看,远远还没有到能放松警惕“躺平”的时候,所有鼓吹开放、或是躺平的论调都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上海的十几万以及全国援助上海的数万医护人员仍然奋斗在一线,所有上海市民没有躺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