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楼市,买卖双方陷入僵局

上海楼市,买卖双方陷入僵局

发布时间: 2023-12-19   点击次数: 1782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陆家嘴富汇大厦官网小编整理

 

11月份上海二手房的成交数据表现得很不错。

纯住宅二手房合计成交14075套,全品类二手房含商业地产等成交16111套,环比10月份纯住宅成交量上升约5.87%

成交趋势有所企稳,但成交量仍处于底部盘整阶段,给置业者带来的体感温度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冰冷。

市场这种态势下,房产买卖双方都不好过。卖房人很崩溃,怕再不出手房价跌破心理价位;买房人很纠结,怕出手太早高价接盘;置换群体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卖不出去旧房子,打新更是无门。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讨论当下上海楼市买卖双方的僵持现状,以及僵持会带来的后果。

卖房人很崩溃

2023年,大概是上海楼市的卖房人最煎熬的一年。

我随手在微信搜索框输入“卖房人”三个字,入目就是一片“好崩溃”。

历史新高的二手房挂牌量和一次次落空的利好预期,击垮了很多房东的心理防线。那些熬不住的、心态濒临崩溃的业主,纷纷主动房价大跳水,或化身营销大师,开始“跪式服务”上赶子伺候人——

有物质方面下血本的:百万装修+品牌家具家电+车位全送。

有情绪价值拉满大打感情牌的:哭天抢地感慨时运不济,诉说卖房亏了几百万。

还有些病急乱投医 “跪舔”中介的:比如最近中介们正在广泛转发的两则房东卖房奖励承诺书。

不过市场环境和成交数据摆在那里,这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无疑等同于把 “我系房东,我好急,系兄弟就来砍我一刀 ” 这句话贴在自家门口。

买房人看到这架势,下意识的反应就是:

房东这么积极,可别是什么烂房子,再观望一阵吧!

社会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都不买那我也不买。

如此循环,二手房出手更困难。

市场的无情,在这样的时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买房人很纠结

认房不认贷放开后,冰封的上海楼市似乎只短暂回暖了片刻,传说中的“金九银十”并没有如期而至,市场的冷一下子把买房人和卖房人都打懵了。这几个月,公众号后台收到很多粉丝留言,很多人纠结:房价会不会再大跌。

市场瞬息万变,这点我们不多做预测。

虽然现在是买方市场,但值得一提的是,买房人的痛苦纠结一点不比卖家少。

眼下买房人的心态,有点麻杆打狼,两头怕。

今年下半年,利好的风吹的不停,买房人不敢不买,总觉得保不齐后面出什么大杀器,房价又涨起来了呢。

同时,买房人又不敢马上买,严峻的市场形态就摆在面前,房价可能还会下跌,眼下的最低点真的是最低点吗?现在买房,万一买贵了呢,明年房价会不会更低,抄底捡漏,是不是更好?

越是在这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时间节点,越是容易让人如坐针毡。

僵持后果

“二手房出不掉,新房买不了”,是目前上海二手房市场的大难题。

我们可以假想这种僵持带来的后果会是什么,辐射范围会有多广,谁在这场僵持中最惨?

1.置换群体

众所周知,置换改善群体一直是上海二手房交易市场上的主力军。

卖房人多,买房人少,直接打断了置换群体的购房链条。很多人迫切的改善居住水平,却碍于房子卖不出去,迟迟没法买房,更有甚者正在面临违约的窘境。

‍‍‍2.卖房人

二手房难卖仿佛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互联网上铺天盖地全是对市场冰封严重后果的情绪渲染。

为了“止损”,大批房东争先恐后“恐慌式”降价出售甚至砸盘。

3.买房人

买房买的是信心和未来。

目前二手房市场积压了大量库存,买房人的购房意愿降至冰点。

大家都知道二手房难卖,都害怕被“套牢”,就算有需求,也难免瞻前顾后,迟迟不敢下手。

买方没信心,卖方恐慌,这传导到楼市只有一个结果:加重观望情绪,僵持更甚,二手房市场更凉,恶性循环。

这三者无法比较谁更惨,只能说各有各的惨,非要比较,那我投置换群体一票。

总结

卖房人煎熬,卖房人纠结,这种僵持,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博弈再起。

尽管现在买卖双方拉扯,但是我对上海楼市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虽然未来少子化、老龄化,是必然趋势,但以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为核心的超大、特大城市群,依然会吸引大量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还会继续往前发展。

上海目前常住人口较多,市场稳定,还有一大批人在上海工作多年,但尚不具备购房资质的潜在购房群体没有入市。这样长期看,未来5-10年甚至更久,上海的房产,对于普通人来说,依然是全国范围内最优质的资产。

二手房短期内不容乐观,但长期也不必过于悲观,双方且熬着吧。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