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项目动态 > 丽水台,上海“莲花大楼”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24-01-27 点击次数: 1897次 来源:漫步城市Citywalk 作者:简爱CityWalk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花中的君子。
“莲花大楼”,十里洋场里的老牌酒店。
也许你不知道它的方位,也说不出他的位置,但是你一定知道外滩的那一朵“莲花”。对,那美轮美奂的“莲花大楼”,就是上海威斯汀大饭店。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身处外滩地域,距流光溢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仅几步之遥,离拥有700年历史的城隍庙数步之遥。它的富丽堂皇不言而喻,可谁又知道,150多年前的这里,曾是人声鼎沸、家喻户晓的丽水台?
丽水台,南临洋泾浜(今:延安东路),看着舟行船游,极目华界老城厢;环顾四周曾是租界的洋世界,是当时租界内华洋杂居最热闹的场所。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丽水台,楼台取名说出自唐诗《丽人行》,“长安水边多丽人”,之名。
“到茶馆吃茶去”,这是上海开埠后,许多上海人打招呼的方式。喝茶,是当时的上海人交际的桥梁。
在丽水台以前,上海老城区内吃茶处,一般以茶寮称之。上海人饮茶,喜欢用“吃”字,可见他们对液体的态度也一样固体化,以重视的目光对待一切进嘴的食物,而不分彼轻此重。
茶寮,听起来就是简陋的称呼。但是真正吃茶的地方,其实是更简单的老虎灶前放一张白木桌,来这里茶客,被称之“老档”,是真正懂茶的人。吃茶的地方称之园,进而称楼,就高大上了,更可以边吃茶边听书,与北方边喝茶边看戏,异曲同工。
茶馆先推丽水台,三层楼阁面河开,
日逢两点名声后,男女纷纷杂坐来。
丽水台堪称租界茶楼馆之鼻祖,配得上“海上第一楼”的称号。洋泾浜与黄浦江相通,丽水台临浦高筑,置身于中,景如其名,“丽”水潺潺。
当时,洋泾浜一带娼业兴隆,秦楼佳丽、楚馆娇娃,舟樯摇逸,笑声浪语,莺燕流连,茗客至此,流连忘返,丽水台成为沪上第一好去处。
当时的人们,喜欢用“杰阁”来形容丽水台的华美。杰阁三层、轩窗四敞的丽水台不光是喝茶的场所,承担着更多娱乐的功能。
“啜茗同登丽水台,不须叫局有花陪”
除了吃茶,两胁风生的快感,又添了红袖斟茶的名堂,借以七碗以行撮合,而且,无须到处飞红笺叫局。丽水台可谓开创新局面。这一形式一时风靡上海,成了老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许多种类戏曲伴上茶园茶楼,成为开埠上海娱乐业发展之先声。
吃茶、看戏,看戏、吃茶,似乎成为上海人的人生。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丽水台成了历史追忆,“莲花大楼”带来了生活憧憬。
一种在快节奏生活下,对上海精致慢生活的憧憬。
一种坐拥高楼大厦中,对上海标志性建筑的憧憬。
一种海派文化风情下,对上海的历史记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