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naive理想国:实体书店的新式生存法则

naive理想国:实体书店的新式生存法则

发布时间: 2024-01-11   点击次数: 362次   来源:新商业之家   作者:虹桥联合大厦官网小编整理

 

书店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载体,虽然经常遇到种种经营困境,但依旧是线下不可或缺的业态。如今,更多书店已经转型为以书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合业态,在书店的空间载体中,承接艺术展陈、沙龙互动、社交体验等多方面的文化体验。

naive理想国」就是复合型书店的典范之一。以优质书籍的出版为原点,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尝试以实体书籍、数字化多媒体节目、线上及线下活动、文化衍生产品的多元素融合发展,打造集阅读、休闲、娱乐、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理想文学世界。

落地洛克·外滩源

“双重空间”的特别呈现

全国第三家「naive理想国」选址上海,在黄浦区圆明园路的洛克·外滩源街区落地。整个街区的各类建筑融合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等风格,引入多家画廊、设计公司和高奢买手店等,依靠业态和调性的群聚性效应,逐渐成为格调满满的“艺术高地”。

走入洛克·外滩源街区,仿佛置身繁华古老的西洋街头。在喧嚣的圆明园路拐入安静的小巷,「naive理想国」就静静地伫立在小路的尽头。

“理想国3.0”主要分为两个空间——一楼轻快明亮的咖啡店和二楼隐秘内敛的鸡尾酒吧。进入一楼,暖黄色的灯光映着弧形立面的书墙,墨水与书的气息顺着形状如海浪般的墙壁流动,混合在咖啡和蛋糕的香气里。

店内置放着几张图书馆标配的书桌,空间简洁明亮。阅读空间的左侧是咖啡台,各式各样的特调咖啡以“理想国”出版的书籍名称命名,每一个被开发的独特味蕾都对应着一段风格独特的文字,交织弥合成理想国的“纯真”风味。

naive理想国」的二楼空间被命名为“作家的房间”,灵感来源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作《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穿过电影场景般的“车厢走廊”,步入深沉光影构建的文学世界。鸡尾酒的醇香暗暗流淌过墨绿色的窗帘和沙发,环绕着阅读者隐秘安全的精神世界。

左转进入明亮的浴室空间,黑白瓷砖干净典雅墙壁上挂着《罗马假日》编剧达尔顿·特朗勃在浴缸里写作的照片,浴缸里堆叠着几十本封面带有“M”字样的《理想国译丛》,随处可见的黑色墨水瓶和羽毛笔是作家“无处不灵感”的具象呈现。

除了外滩源店之外,「naive理想国」品牌的首店坐落于地处北京CBD核心区的郎园Vintage,是拥有巨型秀场、高奢买手店和众多时尚高档餐饮店的高端创意型街区。北京“理想国”在开创了之后固有的简单格调的同时,还保留了一部分大楼原本的工业风格。

naive理想国」北京店的室内空间总面积约200平方米,除去固有的咖啡与调酒吧台区域,还特别设有沙龙水池、小型的“理想国作家”展览空间和“书阁”“书房”这类私密的阅读区域。

北京的「naive理想国」首店作为其品牌的标准店,奠定了未来“理想国”的基本空间构成,为创造更多富有当地特色的“理想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标准样本和发展基础。

全国第二家「naive理想国」在河北秦皇岛的阿那亚文创街区落地,这是集住宿、美食、公共文化建筑、文化艺术空间、艺术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其标志性建筑有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等。

naive理想国」2.0版本延续了北京店的简洁设计,并添加融合了阿那亚街区的地中海风情。“理想国”阿那亚店的室内空间宽阔明亮,总面积约900平方米。

除去书阁、咖啡厅和酒吧之外,还拓展了新的特色业务——以“书写”为主题的客房与青年旅馆,这也是阿那亚园区首个文化导向的酒店类型。四间“作者房”和相对独立的“naive青年旅馆”为文艺青年们提供了更多与书相依的隐私空间,度过散漫安静的阅读时光。

相比于北京的「naive理想国」首店,阿那亚店不仅是“日咖夜酒配文字”模式的延续,更以阿那亚街区的特色风情与特色产业做加法,创立了全新业态,完整地打造了“住在书店,日咖夜酒”的理想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有咖啡、鸡尾酒、旅馆、社交沙龙等附加元素,《天珠传奇》《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等著名丛书都是“理想国”自己出版的独家书籍,独家版权与独家发售也为“理想国”带来了更多知名度与直接收入。

以拓展新业态“破局”

塑造沉浸式文化场景

书店一度被认为是线下实体中最难的生意。运营难、利润薄等难题都是实体书店经营者一直困扰的难题。根据开卷数据的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实体书店的零售图书市场同比下降了22.56%。传统线下书店的生存举步维艰。

“为什么实体书店赚不到钱”的原因无非在于投入与利润的对比。创办和维护一个线下实体书店的投入较高,而纯粹的贩书盈利模式所带来的利润较低,更何况线上价格战愈演愈烈,实体书店对读者的吸引力减弱,多种因素影响之下,客流损失惨重的结果已不难预见。

而咖啡店作为吸引客流量和利润丰富的产业,不但能为实体书店留住客人,更能为其持续生存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据《2021年上海主要实体书店咖啡经营项目调研报告》显示,上海新开书店中有咖啡经营的书店占84%,咖啡经营正在成为新开书店的标配,书店与咖啡复合业态成为“文化场景塑造”的典型案例。

随着“书店+咖啡”模式的广泛应用,照本宣科已不能满足实体书店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开始创造更多独家特色,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例如茑屋书店主打博物馆般的提案和场景设计,除去特色主题推荐栏目外,还配备了专门的生活提案师;思南书局将“思南式”艺术设计融入展览与文创产品中;“城市不眠”书店24小时全天营业,在售卖饮品和文创周边的基础上,为影视剧提供拍摄场地,极大幅度地提升了知名度与客流量。独特的标签、精致的场景与新业态的开发使这一类复合型实体书店的发展更加繁荣。

实体书店一直都都被认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对于纸张和文字直接性的触摸,与志同道合的书友交流阅读感受,在书店的空间里,文化的交互、传承与发展将会永续致远。复合型实体书店的诞生与蓬勃发展也将为这种文化场景的塑造提供更多丰富性,并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