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建筑故事|恒基·旭辉天地 The Roof-开放的城市峡谷(更新版)

建筑故事|恒基·旭辉天地 The Roof-开放的城市峡谷(更新版)

发布时间: 2023-10-14   点击次数: 235次   来源:鱼团儿   作者:恒基旭辉天地官网小编

 

这篇文章原本发布于20216月份(原文已删除),在一年半后的今天,再回顾对于恒基旭辉天地的体验,我觉得还是需要补充一些内容,因此做一些更新。

如果你在上海,坐地铁9号线或者13号线至马当路站下车,往北走一小段路程,便能在街角看到一栋不同寻常的建筑,这建筑米色的外立面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种着各种不同的花花草草,显得格外有趣,让人忍不住驻足。

建筑外立面

继续往前走,到达这座建筑的主入口时,你就会发现,更精彩的在这座建筑的内里,一改沿街的米黄色,建筑的内立面统一采用了鲜艳的红色渐变涂装,同样搭配上大大小小的花盆和各式各样的花草。

这座建筑就是5月才刚刚开放的恒基·旭辉天地。英文名:The Roof。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让·努维尔操刀设计。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座建筑像是被从中间劈开的巨大顽石,勃勃生机从缝中喷涌而出;你从主入口往里走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峡谷中,两侧是山壁,抬头便是耀眼的天光,天气晴朗时,洒下的阳光投射在两侧建筑上,让原本就有趣的空间变得更加的梦幻。而这样有趣的空间体验,也正呼应了这座建筑的设计概念——城市中的“峡谷”

这条自东向西延伸的“峡谷”从地下二层到一层都布置着商业零售功能,是整个建筑最主要的开放空间,此外在场地中部垂直于“峡谷”空间也有横向的通道与城市相连,两侧同样布置了零售商业,这样的公共空间处理,在有限的场地内使得城市公共界面最大化,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高度渗透,公众的可达性和参与度极高,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这也为后续这栋建筑吸引民众的关注、停留观赏、打卡拍照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峡谷”不仅服务了民众,民众也给这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令人交口称赞。

除了“峡谷”本身,建筑的不同体量之间错落有致的布置着各种连桥,让人在峡谷之间穿行,不时有人停下来驻足欣赏拍照,他们活动和这个“峡谷”一起,成为了二层以上办公空间所独享的特色景观,创造了一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意。也有朋友说“峡谷”间高度错落的空间和连桥,让人恍惚以为是动画中的场景,或是游戏中的场景,充满着趣味。不论是诗意,还是动画,或是游戏,这些不同的感受都说明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所。

文章一开篇就提到,这栋建筑最可能吸引你目光的就是其外立面无处不在的花盆,这些花盆大大小小,宛如五线谱上的音符,轻快地跳动在建筑立面各处。即便他们的颜色与外立面融为一体,但是这些花盆种满了花花草草又让你难以忽视他们的存在,成为这栋建筑最吸引人的细节。

后记: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建筑,整个建筑的形象和空间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形象特色的塑造,到公共空间的引入,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那种故意营造出来的娇柔做作,而是让人感受到开心和有趣的惊喜,和让人愿意多呆一会儿的舒适感。

建筑设计从概念构思,到手法和元素的运用,再到细节的控制,主要线索和重点要素都非常清晰且执行基本到位。建筑概念决定了建筑体量塑造的出发点,也奠定了建筑空间的基础。在有限的体量下,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充分渗透,实现了公共空间的最大化,也使其成为一个开业后能够让民众充分感受的城市开放空间;连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增强了空间的场景感;而错落有致的花盆细节让整个建筑鲜活起来,成为吸引民众的一大要素。当然其他部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建筑各个部分相得益彰,感性的形象和空间背后有着清晰的设计概念和设计逻辑作为支撑,像一个既貌美如花又内心强大的女子,魅力横生。

纵观目前众多的设计实践,“概念”被当作一种忽悠人的说辞,甚至在做完设计之后,才扣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理念与手法脱节,建筑有形而无神,索然无味。让努维尔这种极具艺术家气质的建筑师,在其看似感性的设计手法背后,依旧有一个强有力的概念做支撑,各个部分的设计围绕这个概念展开,最终呈现了一个表里如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