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楼市,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想违约?

上海楼市,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想违约?

发布时间: 2023-10-21   点击次数: 258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明天广场官网小编整理

 

篱笆网上有个热帖。

因为卖房,帖主很崩溃。

九月初,新政如火如荼,她也想赶一波政策的热潮,把名下两套空余的房子卖了,资金整合好置换一波。

于是,九月中旬她委托中介把两套房子挂出去。

其中一套户型稍小一些的房子,挂了没两天就被人看中了,很快谈妥了价钱,对方也爽快的交了定金。

本来帖主以为是自己运气好,数着日子喜滋滋等着交首付那天。

结果开心了没两天,买家打电话说没钱了,买不了了,除非再便宜他几十万。

本想赶着“认房不认贷”风口换房子,出手的价钱已经比同小区差不多户型的便宜了将近三十万了,买家现在狮子大开口的讲价行为,帖主实在接受无能。

没讨到便宜,买家要求帖主归还全部的定金,这种无理的要求她肯定不能答应。

谁知道这几天买家搬出了家里一身毛病的老太太,扬言楼帖主不退定金,就让老太太天天来她家门口闹事。

小区保安还算尽责,每次都把老太太劝走。

眼看这招不好使,买方开始“疯狂”电话骚扰帖主,还多次去派出所报警说帖主是诈骗。

家里人都劝帖主,退一步海阔天空,多这几个钱也发不了财,就当买个消停算了。

但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写这个例子主要想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违约

为什么上海楼市,总有那么多人想违约?

1 买方违约

置换难

众所周知,置换改善群体一直是上海二手房交易市场上的主力军。

但是今年,眼见着“金九银十”进入尾声,现实给了置换群体沉重一击——二手房挂牌量创造了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成交量却止步不前。

在楼市反复博弈和拉锯之后,二手房交易正式进入买方市场。

我们的一位粉丝朋友小Y,置换一卖一买,今年上半年五月份签订了买房合同,同时着手开始卖普陀万里板块的一套房子。

现在五个月过去了,房子还是卖不掉,眼看着签订的买房合同即将到过户时间,实在凑不上钱的小Y只能咬牙解约。

作为违约方,小Y得承担所有的违约金,几十万的定金一下子没了。

置换改善群体遇到类似小Y的情况,实在稀松平常。他们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相似,几乎是同一个故事模板刻出来的:

换房,签订了买房合同,要了足够长的卖房周期,但是房子就是卖不掉,眼看着买房即将到过户时间,心急如焚。

于是,多重压力之下,干脆解约,一了百了。

这时候解约,已经缴纳的定金就会损失掉,没有办法要回定金。解约条款,在合同上已经写好了,白纸黑字,在买家违约后,极少有卖家会退回定金。

此时,损失的定金就会变成沉没成本。以后不管买哪套房子,都需要把沉没成本加上去才行。

举个例子,定金损失了30万,新买房子总价600万,实际支出的成本就是630万。同样买600万的房子,解约后再买,就会比别人多支出30万,但这实属无奈之举。

房价降了

今年七月,网上也掀起过一波解约潮。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

长宁古北一套大三房,4月初的时候,2300万卖掉了,买家付了一百万定金,但没签正式合同。

结果到了6月份,同户型的房子价格已经下到了2050万。

而且买家自己的房子也还没卖掉,价格自然也是比之前预期的低了几十万。

现在买家是宁愿定金不要,也要违约不买了。

有人说那房东岂不是爽翻了,直接吃掉100万定金。

那也不然,因为这套房子短期内价格可能回不到之前的高点了。

下跌250万和定金100万,这个账还是算的出来的。

2 卖方违约

房价涨了

这个情况近些年比较罕见,卖方违约一般出现在楼市牛市,房价暴涨的时候,那个时候房价上涨幅度远超违约金额,卖家违约成本较低。

2015年嘉定司法局官方账号发布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

由于家庭人员增多,高女士决定置换一套137平方米的房屋,当年1月与卖家签订了购房合同,总价510万,并支付了25万元定金。

为了购买此房产,高女士低价将自己唯一住房出售,并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才凑齐首付。

原本高女士与卖家约定330日到银行办理资金监管,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楼盘一下子涨到710万,卖家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诿,甚至玩消失。

高女士多次催告卖家履行合同,谁曾想卖家直接表示不卖了。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卖家违约需要支付双倍定金或房屋成交价的20%作为赔偿金,而这位卖家却只愿意支付3个月的定金利息,甚至扬言“不怕告,官司耗个两三年,房价涨到你更买不起房”。

事实确实如此,连高女士先前卖出的房子已经涨了近100万元。

由于担心房价继续上涨,高女士决定赶紧另寻其他房源,在同片区签订了另一套139平方米的房屋,总价550万。为了避免再次遭遇违约,高女士支付了定金35万,以提高违约成本。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卖家签合同时隐瞒了没有办房产证,签完合同后才说办证要等一个多月。结果等房产证出来,这套房子总价涨了100万,卖家又后悔了。

更离谱的是,这位卖家是个炒房客,卖给高女士的房源是借其妹妹的名义。房价暴涨后,这位卖家以其妹妹不同意履行合同为由,要求加价50万。

高女士不同意加价,卖家倒打一耙,称其妹妹对此次交易并不知情,要求起诉合同无效,不予赔偿。

仅仅两个月时间,高女士就已经遭遇了两次违约,六口人四居的预算耽搁的只能买个两居,一家人茶饭不思,欲哭无泪。

情感维系

换句话说就是,卖家和房子有感情了。

这种情况我深有体会。

我刚读大学那年,因为父母工作变动,他们打算卖掉旧房子置换新居。

准备往网签的时候,我母亲临时后悔了。

她一直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于这个住了很多年,从买房那一刻就让她操心不已的家头一次感受到了十足的不舍。

那天,家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对她有种致命的吸引。

于是,她向卖家道歉,赔了违约金,最终放弃出手那套房子。

情感维系是卖家选择违约的可能性之一,但因为这个违约的情况,在上海这样的房产大城出现的概率很小很小。

3 中介

今年,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挂牌量空前火爆,说白了就是房子真不好卖,大家都急着要出货跑路。

这种火爆的表象使得楼市的每个环节衔接的都有些不正常,具体表现在中介和业主关系的失衡。

很多中介带人上门来房,都会刻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警告卖家:

“卖方市场不好,交易量很差。”

“咱们小区遇冷了,学区也被稀释了。”

以此不断地降低业主的卖房的预期。

签约成功之后,好像为了显示自己判断的权威,还要对刚成交的这套房子一通“拉踩”:

“人家比你的多10来平,价钱比你还低,都卖不出去,焦虑得每周都来跟我们聊天,你这样的房子卖出去了就偷着乐吧。”

卖家脾气好些,房子成交了,自然是皆大欢喜。

还有一部分二手房业主本来就降价打折出售就烦得很,现在还要看中介冷眼,心态彻底爆炸了,不卖了,我房子扛得住,老子不跟你们玩了。

楼市和股市一样,瞬息万变。

买房,卖房,等政策,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的市场环境不景气,也难免买卖双方没预期,违约的情况频频发生。

如果你是卖房或者买房的当事人,更要防患于未然。

以下给大家一些应对违约小tips

1.提高定金,用高额的定金增加对方沉没成本,然后尽快网签。

2.实在遇人不淑,遇到篱笆网吐槽的那种买家,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置换群体尽量不要先买后卖。

以上正文仅代表本人观点,最后祝大家都能成功换房,交易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