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因为“忌讳”我才不买!这样的新房你敢要吗?

因为“忌讳”我才不买!这样的新房你敢要吗?

发布时间: 2024-01-14   点击次数: 292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张张包

 

注:以下文章由西岸智塔官网小编整理

楼市好不好跟经济环境有关,跟政策指导有关,跟个人观念有关,

但这些都是外界因素。

真正的内在底层逻辑在于——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人口。

人在青山在,有人就有江湖,有人就有造房的动力、买房的动力。

所以,一个项目好不好,可以通过人的喜恶来判断。

今天要聊的话题是:医院旁边的房子,你愿意买吗?

01 社会背景

买房不能脱离现实,跟买房相关的假设性问题也脱离不了。

以现在的老龄化社会为背景,你愿意买医院旁边的房子吗?

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在医院旁边的房子应该更好才对,毕竟医疗资源在生活中属于生存类的资源了。

尤其是现在的老龄化情况加剧,谁家还没个老人啊。

根据财联社2310月份的报道可知,上海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了。

550+上海户籍+老年人,”

这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个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消费军团啊!

医院完全是老年人的刚需必备资源了。

不过,如果真的是特别好的资源,小编今天也不会专门写这篇文章了。

今天要说的是“忌讳”。

02 想起“忌讳”,脑子里的声音都会变小

其实忌讳这件事很正常。

以前叫忌讳,后来叫磁场不合,还有的叫“不旺我”。

总之有各种不合适的理由都可以统称为忌讳。

医院,往好的方面想就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好地方;

但另一方面,医院也是一个生死轮回的地方,生当然值得开心,但死在固有观念里确实是个需要回避的事。

尤其是碰到肿瘤医院这一类的,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氛围下,人的心情多少会受些影响的。

所以,基于忌讳的原因,医院旁的房子也不会抢手。

03 老年人虽然有钱但不是购房主力

这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有钱但主要消费方向是保健品、消耗品、装饰品一类,而非房产这种大宗商品。

不排除有老年人会买,但绝对构不成一股买房力量。

而且,随着各大医院纷纷落地郊区,更谈不上抢了。

郊区地多房子多,想住医院旁边,又一堆房源可供挑选。而非市中心那样,资源丰富但紧俏。

04 中山医院旁的短租房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地处徐汇区枫林街道的中山医院,医院周边环绕着诸多高层商品房、商住两用楼和医院家属楼,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有着2000多人居住的中山新村——曾经的“病区房”。

人员混杂、脏乱差、堵车、管不了,都是中山新村的标签。

除了本就有医疗需求的业主,还多了短租的租客,每天人来人往。

租客时常流动,不少房子又经历了二房东、三房东层层转手,一旦出现房屋漏水、扰民等问题,连能负责的人都找不到。

有的二房东为了赚钱甚至将短租变群租,人员进进出出,给小区治安环境带来了极大挑战。

不仅如此,因为群租的条件比较简陋,私拉电线等消防隐患也是层出不穷。

不过,有需求就有市场,把小区变成病区房的事实际上也杜绝不了。人之常情,需要看病自然就需要住在这里。

关于买房,一直都说配套要好、要全。但距离都没人说要适度。

家门口最后就要有小商业,满足日常购物需求;大商业最好是1-2公里左右,气候合适的时候可以散步走过去,距离太近会有光污染;

公共交通最好都在步行500米范围内;最好开车1公里就能上高架,出行简单快捷;

学校从幼儿园、小学最好都在家门口,初、高中地铁不换乘的情况下4站左右都是可以的;

至于公园、艺术中心最好就是小区的“后花园”。饭后步行就能达到的状态最好。

以上正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