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房东:房子卖不到这个价我就不卖了。这句话为何错的离谱?你们自己想想?
发布时间: 2023-09-19 点击次数: 269次 来源:苏苏房东说 作者:新茂大厦官网小编整理
给房东做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 我家房子如果卖不到这个价,我索性不卖了。”
就好比情感咨询师,遇一女孩,
交流过程中冷不丁说:
本姑娘想好了,再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我索性单身一辈子!
这...如果你是咨询师本人,你是否care这句话?
当然不care!
我又不是媒婆,一旦客户跑了,会抽不到份子钱...
职业操守,驱使我们有义务说真话,不糊弄用户,
但在咨询环节,咱的作用是替人排忧解难,协助大家认清什么是客观事实,并引导大家往对与好的方向发展,而并非对结果负责。
所以,单身也好/房子不卖也罢,完全是大家的自由...
但我不得不提醒一句,事实上就我观察,
嘴上越是说「大不了不卖」的房东,
内心实则越慌得一批,
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种代偿机制,相当于一个人被逼上悬崖,走投无路时,对外界不自觉发动的无声抗议和威胁。
大意为:你别过来啊,别逼我,快哄哄我,否则...
有些人,心里都隐约有数目,也知道这是一气话。
有些人,心口一致,还真就这么想的...
但你们啊... 和我说也就罢了,最好千万别和中介这么讲,
因为中介压根不会乖乖当真,反而会下意识觉得:
房东苦于置身事内,跳不出这个局,怎么办?
即便辣眼,这个错误观念我也要徒手剥洋葱给大家盘正一下。
01.
绝大部分人目标定义错误
老娘不嫁了,不结婚了!
这只是表象,并不是目的,
我认为表象背后的画外音是:
人们往往无法忍受 “主动承认失败” 的挫败感!
换到房东身上,讲白了,就是不愿接受:
自 己 卖 亏 了...
(“亏”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点中下贫民小市民色彩,所以大家日常生活里,除了调侃,不太会一本正经说 “自己亏了”这种话,显得格局很小,不上档次,卖亏这个描述,也是一样的)
「卖亏」,基本就两种定义:
1. 眼看自己小区房价曾经摸过市场高点,但当时,因为各种缘由,没跑掉,如今一路跌下来,内心悔得不行,但又不能接受现实。
2. 自己买入时机和产品选择错误,成本位高,如今几年过去了,面临要亏本卖,这比没涨还要难受,万一传到熟人耳中,就是个笑柄。
关于第一点,眼里只有市场前高,逻辑错误点是:
高点的机会,通常是市场给予的,并非自己争取来的,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点和婚恋市场还不太一样,拿我大A股举例更合适:大盘在07年还摸到过6000点呢,那我已经捏着一支烂票,是不是一定得坐等海枯石烂,市场重回巅峰?既然知道是烂票,为何笃定未来,不会变更差,割肉更凶?
关于第二点,成本高,逻辑错误点是:
你的邻居也同样在卖房,他们可不会因为你成本位高而动恻隐之心,来挂个高一点的挂牌价掩护你跑路,人家自己提桶撒丫子还来不及... 同时,买家也是冷酷无情的动物:“ 哦,你成本高是吧,舍不得是吧,行行我特别理解您的心情,那我去找下一个房东接着聊 ”
很多人殊不知,机会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
所以,为摆正心态,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02.
房东应该学会「以终为始」的判断方式
我们不止一次地提醒所有人,排除一切技术手段前提,先明确自己的卖房目的,卖房到底为了啥?
■ 套现走人?
那么所关注的问题,就转换为:
现在出手是否是一个好时机?
目前产品是否被低估和错杀?
是否值得等?可以接受等多久?
比如一位房东粉丝,持有中内环电梯板楼三房中高区,沿苏州河,小区房价矮河对过同等品质level小区一头,小区体量小,挂牌量不大,但近期由于邻居壁虎断尾花式跑路割肉,导致房价一直被锚在9W内,这显然不太合理,那么等待估值修复是值得的,反正也不没那么缺钱。
又比如另一位房东,持有浦东内中环老破小,自己又不住,小区内在售78套房,同等户型竞品,约50套,即便未来不出现任何一套新增挂牌,这个小区的二手房,花4年都去化不完。这怎么可能涨的起来?来任何政策都救不了... 那还等啥?留着房子过年?
■ 置换和打新?
对置换和打新人群,不管是为了寻求保值,还是为了改善居住,
这本就是一件或早或晚,总要完成的事,
但老天爷对任何人都很公平,
同一类型产品,没有道理只你一个人受苦受难,别人一点不挨揍。因此去除一切花里胡哨,置换用户最实用的做法,只有一个:算账
即,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因此置换人群,应该把买卖这两件事,联动起来一起看,多去市场上走走,去观测一下自己目标置换小区的走势,
如果你发觉现在换不动,那么大概率,将来,也一样换不动...最好调整一下自己的预期目标,
如果你发现现在是换得动的,那么就最好制定靠谱的策略,并严格执行,因为越等,倒是有可能会变成反而换不动了...
参考付费群某房东留言
■ 还有一些其他的花式刚需需求
比如我昨天遇到一个情况,
不卖,却是合理的选择。
一位朋友,家里老人近9旬,步梯房不再合适,需要在同等地段,同等预算,置换电梯房居住,但是,该步梯房位于杨浦,大量老破小扎堆,好坏产品一股脑都在砸盘。
基于同等地段、同等预算产品,短期内,房价同涨同跌的特性,一旦置换,就要白白忍受10%左右的交易摩擦成本,其实这很划不来。
因此给老人找一个稳定出租的低面积电梯房,再把步梯房出租给年轻人,做到平进平出,反而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前提是能接受未来小区进一步下跌的风险,这套房子会变为他真正意义上的“不动产”)
由此可见,不同需求背景下,每个人的决策方向,截然不同,因人而异。
其实,我今天可没提任何关于卖房实操技巧,也没有提及怎么评判产品力和观察竞争。
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在具体卖房前,摆正心态,客观认知很重要,如果没做这个动作,请务必补做,来我这里做一个咨询。
但严格意义来说,我做的,并不是心理咨询...
所以诸如心态纠结这样的问题,可以聊,但请浅聊,
有些时候,一些用户,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
心态立场变化之快,比翻脸还快,
我做多少咨询都是白给...
何必折磨彼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