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的远郊别墅,从不割穷人韭菜
发布时间: 2023-06-21 点击次数: 2531次 来源:苏苏房东说 作者:苏苏是个大直男
中国人,素来都有院落情节,买套带院子的别墅,向来令人心向神往。
为了迎合这种心态,国内也打造了不少远郊别墅项目,但上海由于地皮高贵,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
即便远到郊区边边角,都要开出上海了...
500万以下,基本找不到和别墅两字搭边的房子踪影;
1000万以下,即便它叫别墅,你也休想看到一片草皮;
遥远至青浦朱家角、淀山湖、闵行马桥这种荒不拉几的地方,还依然能找到以小目标为计算单位的别墅挂牌。
那么这些远离市区的别墅,到底靠不靠谱?
01. 从别墅的类别讲起
从大类看,别墅可分为独栋、联排和叠墅(当然,四合院也算)
独栋别墅血统最纯正,处于别墅产品食物链最顶端,大佬和暴发户必备,
联排别墅起源于英国,可分为双拼、三拼、四联、六联,适合中产或者高产,拼的数量越多,理论上档次越低,简称拼多多,因为被隔壁邻居厚重的两面墙夹着,进深长,面宽短,这是中国特色。
叠墅则是一个神奇的产物,也起源于国外,解决了多联别墅产品进深过长的弊端,通常做成上中下叠:
上叠,本质就是复式(但有顶楼露台或阁楼),
下叠,本质上就是联排(但头顶上有邻居),
中叠,可看作大平层(否则又没露台又没院子,很尴尬)
但叠墅这几年来被真正发扬光大,甚至开始在近市区地段开花,倒不是因为产品有多实用,而是,因为上头下发的一纸禁墅令(抑制住房高端化)。
开发商,被逼的,不得不在有限地块容积率的基础上,用叠墅+公寓的方式,高低配打擦边,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传统房产最大卖点,一般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别墅自然不一样,更强调稀缺、稀缺、稀缺,对了还有私密性。
所以,在中国,只要搭上别墅两字,喜好田园诗意的女性同胞,看到很上头,一般不会卖不出去。
02. 从衣食住行看别墅
无论是否山清水秀,房子终究是拿来住的,
衣食住行的角度出发,在“居住属性”这个维度,别墅无疑登峰造极。
但由于绝大多数别墅产品,远离市区,人烟稀少,周边注定不太可能有长期保持高质量运营的商业综合体,甚至连大型的超市,商业街和底商,来不来入驻,都得看周边高密度住宅的脸色。
正因为远,抵达常规工作地点的时间成本普遍很高,就导致:远郊别墅虽然在住的层面非常突出,在“衣食行”方面却无法很好兼顾,
大部分情况下,远郊别墅只适用于无通勤和频繁社交需求的人群养老、或成为人们的第二或者第三居所。
如果作为第二或第三居所,也不失为周末和假期度假的不错选择。但现实情况是,可能两天的假期,有半天花在了路上和买菜上,半天花在了打扫卫生上,真正可以享受假期的时光,也就不多了。
03. 贼拉贵的装修成本
别墅类产品的装修投入成本,绝对是碾压市区普通公寓和大平层的存在。
我很喜欢六娃的一期Roomtour,探访了一个家庭,在有限500万的购房预算下,选择牺牲时间换空间,购置了一套位于朱家角的联排别墅(来回上下班通勤需3小时),看的我两眼放光。
但后小半段视频,把我实力劝退。
据屋主所述,这套建筑面积仅116平的联排别墅(不含赠送面积和花园),房价大部分剩下来的钱,都花在了装修上。
强电弱电水管粉刷墙壁,光基装花了40万,全屋定制柜花费十几万,楼梯大几万,院子大几万,装修总花费,超过100万。
那时我还将信将疑,后来才发现,这一点不算夸张。
如果是一套大面积的独栋别墅,投入更加是一个无底洞。
真正住过别墅的人才知道,这玩意有多烧钱。
别墅的装修成本,基本上上是买入成本的20%~50%,上不封顶。毕竟产品高端,由奢入俭难,肥马轻裘,样样都得跟上。
一位粉丝正在卖房,告诉我,一套700平的别墅,光定制进口门窗和中央供暖系统,花了200万,结果还是叙利亚战火风的毛坯样子。最终她决定放弃继续,等待有缘人。经计算,要装修到样样凑合的程度,至少要千万级别,不知能不能收回来。
别墅产品更恐怖的,是后期隐形成本。
面积大,光物业管理费,好几千,空调地暖一开,一到夏天冬天,又是好几千。每逢月底,一串账单齐齐整整一家子摆在面前。这还没算园丁保姆还有后期草皮外立面维护跟上的费用。
看来,所谓岁月静好,春华秋实,风花雪月,全都是钱堆出来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雇人,亲自上,也不是不行。那么你住在里面,就会超级累... 普通人买别墅,压根不是买了套房子,而是供了个爷。
对了,具体,大家买别墅前,可以先参考B站up主:罗兰朵女士 再下决定,这是一个天天不用干活,光靠吐槽别墅家庭生活发视频,就能长期霸榜B站怨种区顶流的家庭主妇。
04. 别墅的社交属性
别墅除了满足一大家子的低密度居住性,和稀缺性外,
最大的特色,就是社交属性,
但这和我们常人理解的社交属性,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理解的社交,于老年人,是棋牌活动,广场舞,旅游等集体活动,于年轻人,是聚餐,逛街,是酒吧和蹦迪。
这一切玩法,在远别墅产品内和周边地段,
统统没有。
别墅真正强调的社交属性,
是低调地装逼,和社区顶级圈层氛围。
也就是说,每逢节假休息日,大佬宴请三五亲朋好友家庭来别墅做客。主人驱车周边山姆costco采购一番,客人在小区内偶遇名人点头问号,随后大人在院子里芭比Q,家庭影院里唱K,地下室吧台品红酒;小孩在草坪上打滚嬉戏,泳池里玩水枪。最终印着夕阳余晖,众人依依不舍别离,主人道一声下次还来的那一瞬,才是人民币散发璀璨光辉的高光时刻。
除此期间外,别墅更像是主人,每日起居,悉心照料打理的一件艺术品,而非单纯服务于人的住宅。
去绿皮搜索一下,大家能看到在上海远郊,有不少早期投资客买入的别墅,多年来处于未装修的状态毛坯出售,挂牌许久,大佬们也不缺钱,等待下一个不缺钱的大佬,来接盘。
远郊别墅,注定是一类小众商品兼投资物,后期想要出手,大概率会是买方市场,往往有价无市,很难在中短期时间内产生较高的溢价空间,除非在特定环境加持和大众口味变化下,富裕阶层用钱投票,迎来暴击。
如果有同样一笔预算,你会在远郊购入大别野,还是在市区核心地段购买豪宅大平层呢?
大家认为何者的保值率和流通性更高?
不管大家怎么看,我个人建议,如果不是对别墅产品有非常大的追求,或者家里钱多到无处可花,普通人(强调重点:普.通.人)尽量不要考虑这一类产品。
而且别墅的卖法,和正常市区住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套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