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

上海白玉兰广场物业公司

综合商办项目-综合体

金奖

金光中心的设计包括一座320米的高层办公楼、一座酒店塔楼和多座小规模的综合功能建筑。该综合体是一个社区再开发规划的核心,与上海黄浦江畔的新建公园直接相连。主塔楼以曲面幕墙为特色,采用穿孔金属遮阳板提高了建筑的环保性能。SOM在设计这个综合体的过程中运用了统筹设计理念,全面考虑了场地、能源、材料、室内环境、自然资源等各种因素。项目要求采用一系列可持续性措施,包括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自然采光、减少废物原则、蓄热、气候响应型规划等。

上海白玉兰广场项目介绍

项目所在的上海北外滩特指上海虹口区南部滨江区域,西至河南北路与闸北相邻,东到大连路与杨浦区相接,南界苏州河与黄浦相交,北临周家嘴路海宁路。

北外滩是大上海传奇故事的浓缩:这里是上海航运业的发源地、上海曾经最高大楼之一上海大厦(又名百老汇大厦)的所在地,它曾拥有成片的旧城区、石库门,也曾接纳着1930年代投奔上海的犹太难民。

北外滩是上海这座城市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精神的见证。它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点区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外滩地区将新增商务商业面积190万平方米,吸引高端金融与航运企业入驻,为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而助力。SOM设计的白玉兰广场就是为这个定位和愿景量身定制的,加速打造北外滩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上海白玉兰广场旨在打造标志性的办公摩天楼、精品酒店和创新的餐饮、娱乐设施及购物中心,让项目成为上海时尚购物与文化娱乐的新地标,重新定义上海的生活方式,为北外滩地区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白玉兰广场的设计灵感源自上海市花,通过对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抽象,得到贯穿平面、立面、细部、景观等各方面设计的母题元素。

为了体现含苞待放的白玉兰的形象,办公楼的底层设计为较小楼板,随着大厦高度的攀升楼板逐渐扩大,在高度不断升至大厦发光冠顶的过程中,楼板面积又再次收缩。在视觉上,外形如绽放花朵的办公楼主塔冠顶将历史悠久的外滩与黄浦江对岸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联系起来,融洽地平衡了城市天际线。

较矮小的新月形酒店大厦与邻近的阶梯形购物中心建筑、挺拔的办公塔楼形成一个群体,从尺度上将整个综合建筑群与周围邻里街区有机地融合到一起。灵动的线条贯穿在白玉兰广场的设计中——从曲面幕墙的外立面设计,延伸到办公楼一层大堂的室内设计。购物中心建筑拥有蜿蜒旖旎的轮廓,在与景观的融合中尤显自然律动的气息。

白玉兰广场写字楼建筑直面滨江一线,视野开阔,立面设计与浦江交相辉映,以简约的线条为美学形式,立面整体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大气,融入国际大师的建筑美学和上海的海派城市文化,铸就建筑史上的又一瑰宝。设计中运用了大量曲线线条,故建筑幕墙、顶棚、塔楼、塔冠等均为异形曲面形式,通过幕墙单元化和结构一体化设计,将建筑流线型的柔美完美展现。

上海白玉兰广场还包括一个超豪华酒店——上海外滩W酒店,总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融国际时尚潮流元素与海派文化于一体,是上海首家奢华W酒店。上海外滩W酒店室内设计,以流光彩作为设计概念,挖掘独特的上海精神与西方文化碰撞,结合时代更迭所带来的文化变迁,为宾客上演了一场流动的时光之旅。

在室内设计上,独具匠心,于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空间,凸显别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巧妙融合上海的弄堂元素与艺术时尚,当客人置身其中,感受到明亮的灯光和城市、传统的巷道带来的亲密感。

抽象母题还被运用在景观绿化小品中,在细节中不断体现玉兰的主题。贯穿地块的下沉广场及中庭空间环抱主塔楼,犹如沪上黄浦江与苏州河,孕育出上海的都市繁华,在峡谷激流的壮丽下,孕育出白玉兰的璀璨光华。

白玉兰广场的设计高度融合了可持续理念。所有的建筑表面配有穿孔铝材遮阳板,在白天可以降低所吸收的太阳热能,夜晚能够减少光污染。在夜幕降临后,室外遮阳板在弧线LED照明的衬托下显现出有机的韵律感。设计采取多种系统及手段以优化效能,包括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气候响应型规划、减少废弃物原则、自然采光、建筑朝向优化、热质量蓄热、智能建筑系统、建筑模拟、建筑性能评级等。

白玉兰广场采用多层次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设计采用大面积的复层绿化和屋顶绿化,占比大于屋顶面积的30%,与黄浦江沿岸景观带一起形成了多层次立体绿化,为项目及周围办公人群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有效地改善周边微气候,提升整个区域的室外环境舒适度。

上海白玉兰广场在可持续性设计中结合切合实际的手法,在初期投入和运营成本、能效、环境影响等方面均发挥了最大价值。

上海白玉兰广场信息

物业名称:上海白玉兰广场

项目地点:上海

业主单位:上海金港北外滩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414,647平方米

建筑设计

设计单位:SOM

设计周期:18个月

建成时间:201812

项目荣誉/

第八届CREDAWARD

综合商办项目-综合体 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