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从高周转向高品质,中国住宅市场其实才刚开始

从高周转向高品质,中国住宅市场其实才刚开始

发布时间: 2023-10-13   点击次数: 78次   来源:楼典   作者:祥腾财富广场官网小编整理

 

01

2022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下行周期。房地产本身就是个周期行业,在过去30年的维度里,起起伏伏也实数正常,最近恒大的老板被抓,舆论上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一片哀嚎,觉得中国房地产的时代已经落幕,当然,不仅仅是舆论,很多地产的从业者对自身的未来也很悲观。

但真的是这样的么?

要讨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张图说起——

这个是楼典从空中航拍的黄浦的核心居住区,过去100年间建造的住宅项目,都挤在这张图里,拥挤、破败,95%以上的住宅都可以被称为建筑垃圾。

这个是巴西圣保罗市中心居住区的俯瞰图,如果不是有黄浦江,楼典的确也无法分别黄浦与圣保罗的区别。

黄浦区2022GDP达到了3023亿元,人均GDP达到了59.5万,人均8.2万美金,如果黄浦区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可以排在世界第七位,仅次于卢森堡、挪威、爱尔兰、瑞士、卡塔尔、新加坡。

而黄浦区的住宅建设水平远远无法匹配其经济水平,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上海,以及整个中国住宅市场的缩影。

上海的房价已经是全球城市中最高的之一,而黄浦区又是上海的核心,但黄浦区的住宅的建设水平,为什么会如此不堪?

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从1978年改革开放及,我们新建了大量居住建筑,但政府只注重卖地,不注重品质要求;只注重房价的上涨下跌,而不注重品质的上涨下跌;开发商只注重货值、销售规模、融资,而不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对于客户的承诺;金融机构只注重自己的利息与奖金,不注重自己对于风险评估与资金监管的责任;购房者只注重房子能否涨价,被市场裹挟下,对于住宅的品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四个市场的参与方,在市场快速扩张下的非理性互动,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以恒大与碧桂园所代表的一众民营房企的违约。

02

对于上海来说,上海长久以来更加注重城市设计、商办产业招商领域,所以你可以看到,上海兴建了整个地球最多的城市综合体、办公楼、商场,其中不乏引领级的项目。

而在住宅市场,应该引领中国乃至于世界住宅建设水平的上海,却一直在沉沦,甚至远远被杭州甩到了后面。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上海住宅的建设开启了大跃进,伴随着住宅市场的大幅度增长,人均居住面积也大幅度提升。

这其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1-1996年,上海年均落成住宅1533万平方米,1978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也是上海现代住宅建设从无到有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1997-2007年,上海年均落成住宅2289万平方米,1992年,上海恢复土地批准制度,1994年开始大量批租出让土地,商品房的诞生,为市场带来了一大波增量空间与市场活力。

第三个阶段,2008年至今,上海年均落成住宅1589万平方米,2003年,上海正式取消了土地批租与协议转让,开启了土地挂牌转让制度,标志着土地市场完全的市场化与公开化。同时双增双减、人口总量空置的因素,上海的住宅土地出让大幅度收缩,导致2008年开始,上海住宅落成速度也大幅度回落。

截止到2021年,上海的居住房屋面积达到了7.29亿平方米,若是估算到今天,已经接近了7.7亿平方米,在其中,有超过7亿平方米是公寓住宅,其中楼典整理的三个阶段分别兴建了总存量的1/3

而在上海的约7亿平方米的公寓住宅中,根据楼典多年的统计与整理,假设我们将绿城与滨江在杭州新建的普通商品住宅项目作为标准,上海能满足这个标准的公寓住宅小区,仅有约1400万平方米,仅占市场总量的2%,这也意味着,上海整个住宅市场98%房子,是不符合现代标准居住体验的。

回顾这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上海一穷二白,兴建的住宅更多的是站在从无到有改善居住条件,也无力追求品质。我们现在所见到老式新村及老式塔楼,都兴建于这个年代。

第二阶段,上海商品房涌现后,品质相比第一阶段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因为设计理念的局限于物业管理的缺失,目前这个阶段兴建的住宅楼都进入了老化破败的阶段,黄浦、静安绝大部分的商品房均兴建于这个年代,这也构成了楼典航拍图所展示的建筑垃圾群。

第三阶段,随着科技和房价的发展,上海逐渐涌现优质项目,但在2016年限价之后,住宅品质开始大幅度倒退,交房暴雷不断;同时大量民企开发商的接连暴雷,也导致住宅品质的下滑;同时,上海土地的拍卖制度让优质的开发商无法从公开市场拿到地。

三个时代的阴差阳错,导致了上海住宅品质滑坡的现状。

03

楼典将一个住宅项目的品质划分成了10个维度,从这个10个维度来看,上海乃至于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房地产理论上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高科技行业,而过去30年的高周转开发模式,把资本利用到极致的同时,却把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可能性做小了。

城市规划:适宜居住的城市设计、完善社区配套设施与公共空间

投资招商:国内外的优质开发商、合理的投融资工具

建筑设计:布局、外立面、户型、结构

建筑施工:施工技艺、新材料、施工管理

公共空间:出入口、车库、大堂、电梯厅、会所、景观

室内空间:家具、电器、厨卫、地面、墙面吊顶、声学、光学

绿色可持续:绿色建筑、低能耗、保温隔热科技住宅

营销推广:营销、品牌、物料、标识设计

产品交付:施工质量、交付与承诺相符

物业管理:会所、礼宾服务、维修保养、安防

而这就是十个维度目前的现状:

城市规划(规划不符合科学规律、视野受限)

招商投资(乱投资、综合体、各种表外融资,过度融资)

建筑设计(建筑垃圾)

建筑工(层层转包、交房暴雷)

绿色可持续(鲜由问津)

营销推广(以倒挂作为卖点)

交付(降标、换材料、施工粗糙)

物业管理(形同虚设、交付后每况愈下)

如果用四个等级——垃圾级、入门级、标准级、艺术级来评价城市住宅的整体建设水平,以上海为首的中国大部分城市均为垃圾级及入门级。在其中,上海与别的卓越全球城市的差距巨大,这也是楼典一再强调的,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最大短板,就是住宅建设水平。

在众多的大陆城市中,杭州以及几座浙江的小城在住宅品质上异军突起,靠的是两家神奇的公司——滨江与绿城,以及其背后两位处女座的创始人——戚总和宋总,两家开发商在杭州进行的品质内卷以及供应链的优化,培养了杭州“挑剔”的消费者,同时让那些不注重品质的开发商在杭州无法生存下去,在杭州一手房严格限价的情况下,完成了杭州住宅产品品质的跃升,达到了良性循环。

而杭州的住宅建设标准,应该是上海以及整个中国可以达到的水准。

而再往上的层级,住宅产品如何作为收藏级?如同在完成了温饱之后,大家会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促使了文化艺术的诞生。住宅产品完成标准化之后,则是走向个性化。当你去新加坡的市中心居住区,如乌节路,会惊叹于各种各样科幻的未来居住建筑,可持续的理念、优质的设计、完善的物业管理,让新加坡的住宅在世界上确上独树一帜。

新加坡的保障房,让上海的豪宅们无地自容

而新加坡的刚需房平均房价,不到上海的一半。

新加坡的开发商与政府,遵循着下面的良性发展路线,促进了新加坡居住空间的标杆式发展。

规划(按照市场需求规划,适度超前规划)

招商&投资(寻找合适的专业开发商)

设计(对标未来建筑水准)

建造(精工打造,不降标不爆雷)

销售(高品质的营销,市场化的价格体系)

物业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这张图片是偃师商城的仓储区遗址,距今已经有3,600年以上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经开始兴建大型的圆形筒仓,储藏粮食。楼典曾开玩笑的和物流地产的朋友说,你看看,仓储物流地产已经绵延3,600多年了,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永远会是个不错的行业。

住宅,说到底,就是储藏人的仓库。

从茅草屋、到地窖、到中国的传统民区,在到现代的住宅小区,我们都是通过理念、材料、科技与施工技艺的进步,让居住品质的不断提升。

杭州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与市场的推动,达到了住宅产品的革新;而新加坡则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重推动,让新加坡成为了卓越全球城市。

而上海遇到的困境则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重失灵,导致了住宅品质滑坡的现状。幸运的是,上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政府自桃浦科创城之后,开启了对于住宅建设品质的要求,在2023年第三批住宅之后,明确了每个住宅地块的装修标准,迈出了上海建设品质住宅的第一步。

上海第三批住宅联动价+装修标准出炉,品质时代终于来临

现状的越不堪,也是未来越大发展机遇。上海7亿平方米的公寓中,98%都无法达到标准级的要求,也意味着巨大的改善空间。而上海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缩影,上海也肩负着引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的责任。

所以,恒大的死去只是代表高周转高杠杆模式的终结,而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终结,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前途一片光明,会激发整个行业的创造力。

无论是30年、300年还是3000年,房地产永远会是一个朝阳行业。

从高周转转向高品质,中国的现代住宅市场其实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