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十年后看看,大虹桥犯了哪些错

十年后看看,大虹桥犯了哪些错

发布时间: 2023-04-12   点击次数: 209次   来源:楼典    作者:虹桥世界中心官网小编整理

 

从虹桥商务区第一个项目竣工到现在,已经有近十个年头了。今年,恰逢虹桥商务区第一个引入的世界500强企业准备整体搬离大虹桥去前滩,而某四大会计师所则计划搬入虹桥商务区,一来一去回顾来看,过去十年大虹桥经历过各种辉煌,现在也在经历民营房地产集体撤出的阵痛期。

今年,上海东站与上海宝山站两大枢纽规划接连公布,作为借鉴,十年后看看,以虹桥枢纽为核心的虹桥商务区的开发上犯了哪些错。

微信图片_20230412083314_副本.jpg

01

✦站在巨人的肩膀

在世界绝大部分的顶级城市,火车枢纽所在的区域是绝对的城市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从枢纽的建设而言,虹桥枢纽相当成功,客流量也远超当初的规划。

根据 2019 年常态化时期,虹桥枢纽客流量 4.2 亿人次,日均客流量 116 万 人次,其中对外客流日均 51 万人次,铁路、航空和长途汽车分别为 38 万人次、 12 万人次和 1 万人次。

大虹桥的定位变化也从2010年的虹桥枢纽建成开始,随后与虹桥枢纽相伴的,虹桥商务区诞生,2021 2 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随后升级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开发引入许多新的理念,比如TOD开发、高密度街区、地下空间与地上连廊联通、集中供能中心。

如此多的规划和理念扶持,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运营情况一直不甚理想,除了少数优质项目,大部分的办公项目空置率高,且出租困难,商业也是如此;租赁住宅、住宅供应较为稀缺,一直维持稳定;酒店生意非常好,但经历三年疫情,也比较痛苦。

从虹桥遇到的问题,我们能学习什么?

02

✦虽然是交通枢纽,但交通却极为不便

轨道交通缺乏,内部交通有待改善。核心区内部仅 有虹桥枢纽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严重不足,原规划轨交 17 号线未 实施;枢纽交通与商务区交通重叠,快速路上下匝道有待增加,内部慢行交通有待改善。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虽然位于虹桥枢纽边上,但交通却极为不方便,整个区域被各种快速路、河道、火车轨道包围,与周边城市割裂。而商务区的办公人群与枢纽的交通人群流动重叠,无论通过轨道交通还是道路交通,都会遇到拥堵。

商务区核心区虽然可以从虹桥火车站通过地下通道达到,但除了少数几个项目之外,与地铁站都有一定的步行距离,进站出站都会遇到与虹桥枢纽重叠的大客流;而核心区的南片区与北片区几百万方的办公项目在开发十年后,居然仍然没有任何轨道交通覆盖。

03

✦ 城市功能的缺失

文化体育设施配套缺乏,规划实施程度低。由开发企业承建的约 14 万 平方米规划文化娱乐配套未在运营中得到落实,公益性文体设施基本空缺。职住 不平衡,现状公园绿地品质有待提升。核心区以商办为主导功能,其它功能复合 程度不足,本地就业人口仅 11%在核心区居住。现状公园绿地覆盖率较高,但空间布局与公共活动缺乏匹配,特色不鲜明,缺乏特色主题功能。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面积 19.5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仅约7万人,相当于每平方米人口密度仅有3500人。而仅仅虹桥天地所在的核心区的核心区就规划了200万㎡办公、100万㎡商业,几乎没有运营成功的文化、体育设施,没有任何住宅,没有能够留住人群的设施,办公人群一下班就逃离了这个区域,导致一到夜间虹桥商务区就变成了空城。

虽然绿化率很高,却大部分是消极的绿化空间,被道路、河道分割,平时见不到休憩的人流,成为“死绿化”。

现代商务区的规划理念已经从单一功能转向了复合开发,避免成为死城,而虹桥规划的时期恰逢上海新旧思路转换,后期开发的前滩、徐汇滨江则是城市功能先行,避免了虹桥遇到了问题。

04

✦过剩的商业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内,2020 年常住人口 95.5 万,其中外来人口比例达 58%,外 籍人口占比 4.2%,均高于全市平均,就业岗位约 55 万个,至 2030 年可承载人 口达到约 110 万。现状建设用地 112.5 平方公里,总量接近天花板。城市开发 边界内,可建设用地 18.4 平方公里(其中新建 5.6,改建 12.8),可建设建筑总 量约 2500 万平方米

整个大虹桥范围内,2020年常住人口95.5万,2035年规划人口仅有92万,却规划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商业项目,总商业面积超过300万㎡。

大部分商业项目均集中在虹桥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之间,有10个超过10万㎡的商业体,但居住人口只有几万人,同时会展中心与虹桥枢纽的流动人口外溢不明显,导致大部分商业项目都处于一个空置或者亏本运营的状态。

05

✦开发商的参差不齐,导致招商的混乱

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的土地出让从2010年开始,但是虹桥开发尚未成熟,传统开发商对区域前景有疑虑,除了瑞安、万科外,大部分开发商均无商办开发类经验,这也导致了后期开发项目品质的参差不齐。

同时,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大部分办公项目采用整栋出售或是散售,出售的对象包含大多是房企及长三角各个城市的驻沪招商办公室。民营房企集中暴雷之后,对整个虹桥商务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驻沪招商办公室的招商能级也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入驻企业品质。

从北片区来看,仅有阿里巴巴的一个项目为整体持有,其他项目均是整栋出售或是散售,而阿里巴巴也在入驻项目不久,因为各种原因搬离了虹桥商务区。

06

✦后记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在世界绝大部分的顶级城市,火车枢纽所在的区域是绝对的城市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而在中国,为什么这个模式无法成立?

原因主要还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高铁站均位于郊区新城,且商务开发均不成功;而普铁站所在的老火车站区域因为开发较早及城市更新的缺失,商务能级也不高。大部分城市的核心中央商务区距离火车枢纽均有一段距离,所以哪怕虹桥商务区拥有如此多的规划理念,加上本身上海的产业优势,商务功能的形成却与预期的大相径庭,大型企业还是更喜欢传统成熟的中央商务区或是近郊商务园区。

在虹桥的基础上,上海在今年开工的上海东站及宝山站也采用了大体量的TOD开发与大规模的商办规划,尤其是上海东站,商办规模达到了百万级。在存量内卷的年代,哪怕是上海的能级也无法填满核心区域的商办增量,何况是远郊新兴区域。对于上海东站和宝山站而言,这么多的商办空间改为租赁住宅或是住宅,才能防止大量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