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新房品质崩塌?谁会是楼市的超级英雄?
发布时间: 2023-08-20 点击次数: 635次 来源:陆家嘴富汇大厦写字楼租赁部 作者:魔都房房房
上海的二批次土拍刚刚落下帷幕,绿城、宝华、华发这样的品质房企斩获颇丰,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并不影响我们普通置业者欢天喜地。
土拍每年好几次,但是欢呼声像这次这么大的属实有些少见,不过仔细想想也情有可原。
作为一个繁华的世界大都会,上海房价就算放眼全世界也是一骑绝尘,可是说到新房质量,上海人民只能默默流下悲伤的泪水。
这几年,上海新房市场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浮躁。
不管你是看得如何,摇得如何,买得如何,整体感觉只有一个——推盘节奏实在是太快了。
基本上达到一个月一个批次的节奏了。
今年,上海新房眼看着8批次就要来了。
但从市场反馈和认购情况来看,比较疲软。
不管是配套、价格、设计理念还是居住适宜度来看,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供应数量上去了,但质量似乎下来了”。
这次高品质房企拿地造成的全民狂欢,本质上是上海的人民苦新房质量问题已久。
这既是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觉醒,也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未来买房趋势,除了板块,买房人未来会更加关注产品和开发商的口碑。只有真正优质的产品,才能在未来无情的市场厮杀中站稳脚跟。
01
为什么上海新房质量越来越差?
有同行说:“目前上海正在经历新房品质最差的三年。”
我深以为然。
上海的新房品质,是经历过神仙打架的辉煌的。我们普通消费者,也是见过好房子的。大概正是因为见过那些用心锻造,独具匠心好作品,今天这良莠不齐的新房品质才更令我们难以忍受。
比如——
这是2004年建成的仁恒河滨花园。就这个外立面,我不提他的年份,说他是新房大概也有人信吧?
再比如——
这是2007年建成的华丽家族古北花园。鸿图华构,十几年的风吹日晒,非但没有消磨他的价值感,反而给它沉淀出一种历史的古朴感和厚重感,通俗点说就是——看着就贵,并且越来越贵。
反观如今——
这是去年一月份开盘的某新房。开盘仅仅两个月,就遭到业主集体投诉:外立面与沙盘、宣传口径不符,原本的一些铝板部分被替换为涂料;大门和围墙等也与宣传不符,品质“降标”。
无独有偶——
这是去年七月份摇号开盘的某新房,还没交房,就有业主开始维权称:部分楼栋外墙严重高低不平、鼓包、开裂;消防楼梯通道已经出现漏水;电梯一侧原本为一堵实体墙,现在悄然变成了扶手栏杆……
新房品质的塌陷,塌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我们分析本质,不做批判。因为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元的。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开发商的利润减少了。
2021年,由于此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维稳政策,房地产市场空前火热,房价预期节节攀升。为了控制住走势离谱的房价,政府出台了房地联动价政策,要求房企按照指导价进行销售,这也就形成了现在的“一二手倒挂”。
一方面,这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大幅压缩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
那么减少的利润应该从哪里补回来呢?
答:从建设成本上。
于是一座座质量宛如动迁房的新房拔地而起。
其次,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快周转时代。
房企的快周转,其实归根结底也是利益使然。
拿地-规划设计-项目建造-计划入市-过会-取证-销售,整个过程越快,回本就越快,利润就越大,房企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快周转讲究一个快,至于房子的质量?不好意思,开发商根本无暇顾及。
大家都在开发速度上卷生卷死,稍不留神,一些慢工出精品的良心房企就会被活活拖死。
这也造成了如今上海新房质量的每况愈下。
最后,我想说新房质量下降,消费者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
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门。
总结一下,意思大概是:“上海买房子的人多了去了,谁在乎质量啊,你买的是上海的地!”
拜托,你们别被开发商PUA了喂!
伦敦、纽约、新加坡人家的地价也是全世界名列前茅,也没见人家的人家的新房品质大崩盘啊!
花了钱,就勇敢提要求!
02
上海正在努力把“烂房子”踢出局
市场乱象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回归居住需求本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房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8月4号,上海市政府出台土拍新规则,新增“高品质建设”环节。
目前,上海的土拍规则分为两步走:
(1)参与的开发商出价到10%的溢价率后,停止竞拍叫价;
(2)大家摇号乒乓球决定是谁”中奖
以后,土拍规则就是:
(1)竞价最高叫到10%溢价率封顶;
(2) 竞“高品质建设”
(3)摇乒乓球,这也就意味着,开发商要再出一轮价格作为高品质住宅的成本。通过的企业才能参与摇号,无形中土拍门槛变高、也对新房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03
谁是拯救新房的超级英雄?
新房品质崩塌成这样,谁会是拯救新房品质的超级英雄呢?
一万个读者心目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一万个购房者脑海中可能不约而同会浮现几个相同的名字。
1.绿城
绿城一直是品质住房的代表。
毕竟江湖上流传的有关绿城的传说是——
它凭一己之力,把杭州的房地产质量卷成全国标杆!
事实上,绿城的产品不止在杭州硬核,在全国都可以说是0差评。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凤凰网房产上海站发起了《315楼盘质量调查》,在房品质量满意度这方面,绿城和其他两个口碑房企更是断层第一!
2019年7月11日,绿城中国控股创始人宋卫平卸任绿城中国董事会联席主席,很多人开始唱衰绿城品质,认为绿城早已不再是当初的绿城。
我们不盲目跟风,只希望绿城“但到云开月明时,且听猛虎霹雳声”,用这三块地上的新房证明自己!
2.仁恒
房地产销售市场“寒风四起”的大环境下,仁恒常常创造销售奇观:产品价格高,但却卖得好,二手房价普遍领跑周边一圈。
这和仁恒的高品质密不可分。
看仁恒的作品,常常有种莫名的感动。比起“房地产开发商”,我更愿意称它为“匠人”。因为尽管上海新房市场浮躁之风盛行,乱象频出,我们也极少听见仁恒的负面消息,它好像从来不会盲目追求市场规模,而是更愿意倾听客户的声音,在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下,不断重新定义品质住宅新的标准。
说的煽情一些,仁恒的房子好像是有温度的,同样的、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仁恒却可以让有理想的人在这里生活得热血沸腾。
3.宝华
这两年,在追求品质的道路上,宝华多少也有点独孤求败的味道了。
毕竟宝华的“紫薇系”在上海掀起的那一场场“品质改善风暴”,我们普通置业者至今还历历在目。
事实上,全上海能做好房子的开发商不少,真正一直在做好房子的开发商确实凤毛麟角,而宝华就是之一。
从地下室的“精装车库”到小区门口的“名贵树种”,宝华一直在细节上,把“品质”二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有人说:“注重生活质量的买房人,想买宝华,而有使命感的开发商,则拼命想达到宝华的这种水准。”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这大概是最高的赞誉了。
上海还有许多正在努力提升新房品质的开发商们,这里我不一一赘述。
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望开发商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位购房者的心声。
上海楼市的建设如火如荼,期待他们可以像超级英雄一样,拯救岌岌可危的新房品质!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以后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