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挂牌后5天卖出房子,只因做对了这件事

挂牌后5天卖出房子,只因做对了这件事

发布时间: 2023-09-10   点击次数: 257次   来源:苏苏房东说   作者:徐家汇中心大厦网站小编整理

 

之前被认房不认贷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浪子回头,回来乖乖科普干货。

OK废话不多说,开课。

我们团队的最快卖房记录,

是接手房东委托后,

从挂牌至成交,共花7天(235月),

但我自己也料不到,短短3个月后,

这个记录竟然就被打破了...

成交周期5天,什么概念?

(房子并没有做过花里胡哨的凤冰改造)

大概就是房东把事情交代完后,全家人去三亚旅个游的功夫,回来刚下飞机就被电话告知,有买家看中,价格已谈拢,房东你来签字吧。

可能有人不信... 说忒娘的,你们是不是学TPY啊,PUA房东??搞出来超低笋盘价去市场上冲?

可以悄咪咪亮个东西给你们瞅一眼:

我们接下委托后,登录链家后台,

显示这套房挂牌限价是251万元,

绿皮言下之意:

房东你不降价,呵呵不好意思,

外网下架不展示,等您想通了再来挂牌。

而我们调研后综合市场情况和邻居心态后,

复盘总结,坚定计划挂牌价格,为260万,

最后帮用户卖出的成交价格,是255万。

链家上都没上架展示的房子,

竟然能卖出比挂牌限价更高的价格?

其中一个重要成功因素,

是我们调动起了周边的小中介。

一般房东挂牌被限价提醒,自然反应是:

链家这么大的平台,都提示限价了,

我的房子是不是真的不值钱?

事实上,贝壳就是一个大数据平台而已,

限价挂牌的结果,是根据小区挂牌和成交平均数据,以及房屋产品力打分,大约测算出来的,

但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

比如这套成交的房子,虽位于步梯高区,但已加装电梯,

凭什么和没电梯的高区硬伤房,卖同一个价?

这完全属于系统漏洞bug好吧...

因为同一小区的数据库里,就没有卖过加装电梯后房子的先例... 中介数据系统当然也会发生错判。

甚至,这个所谓限价,也有人工篡改的可能性,

店长和圈经的拍脑袋,也能决定房东限价范围,

想不让你上架,就能不让你上架。

否则,为何会有总监审核这回事呢?

因此,但凡有说自己精通卖房的人,声称传授技法,科普链家的评分机制,怎么提高平台分,怎么刷数据 ...

请你们看过听过,一笑而过,

这套东西我们早玩明白了,但一点不care

花时间研究这种样子货,出发点就错了,

房源评分这个东西,只方便了许多新入职的中介小伙子,给他们一个标准化机制,否则可能连房子好坏都分辨不了。

何况,上海又不是只有一家中介品牌...

记住:房子是非标品,永远是一房一价,

那小中介从来没啥房源评分系统,

却照样识货?

因为小中介的作业模型和连锁中介,并不一样,

他们往往以夫妻老婆店的形式出现...

招不起员工,更不可能老板自己去小区门口驻守,打客户骚扰电话,

房源数据库,其实就是一本破破烂烂涂涂改改的小本本。

正因如此,小中介老板,内心很明白,

他们需要和连锁品牌中介形成差异化。

1. 收费亲民:1个点就可以,不贪,反正成本大头是门面租金,

2. 黏性强:周边邻居接送孩子的功夫,大家一起搬个板凳嘎嘎三胡,当当热心肠大哥大嫂,就能俘获一批潜在客户,有需求时第一时间就会知道。

小中介的生存法则,一般是低成本与高效率,

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假带看,探底价,做辛苦度,

(相反,大品牌中介对各种套路体系研究更深刻,还擅长团伙作案)

遇到不诚心的房东,中介老板可能嘴上话说的漂亮,实际上连劝降价都懒得劝,因为真带客户去了,也只会败自己实力和面子。

但遇到明事理的思路清晰的房东,他们就值得花点时间,把手头维系的老客户,微信拿出来翻一翻,看看是否匹配。

有些时候,流窜在市场上的小中介,才是见缝插针的王者,玩得明白信息差,也懂得抓大放小。

这次,毫无疑问就是被我们抓住了机会。

我们代理的这套小房子,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看中房子的客户Z先生,已在周边买房,就是通过该中介老板居间买入房子的,已有合作基础。

Z先生的老母亲,身体不便,卖掉了浦东的老房子,正在儿子家附近寻找一个合适养老的小区,请老板帮忙物色。

中介老板目光如炬,内心非常清楚我们这套房子是首选,而且我方表现诚意度十足,对市场状况非常了解。

他也尝试过砸我们底价,但都被有理有据的顶住,

对比几套房子后,客户坦白我们价格较贵,

但项目经理从话里捕捉信息,意识到客户对价格并不敏感,和中介老板打了个配合,最后引导客户认了,贵有贵的道理,并没过多坚持,差不多便双方约到店里,走个过场,认个门,当场签定金和居间协议。

有时候我不经思考,如果社会上没有这帮连锁大规模的中介公司,天天在那里卷,一会PUA员工,一会PUA房东,一会PUA客户,是不是咱社会也挺美好的?

当然,万事不绝对,

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硬核知识点,和注意事项,我并没打算全部摊开讲。

比如:

1、你们知道哪些房子或者什么地区,小中介能力比大中介更强么?

2、小中介居间,可能会遇到哪些坑,怎么规避?

3、成交太快,是好事还是坏事,遇到了冤大头?还是吃了闷声亏?

私聊吧,知识是有价码的。

(本文为真实案例,部分信息为保证客户隐私,不予公布,此外本案为老客户委托,一般情况下,低于500万标的,尽量以付费咨询方式沟通,团队谨慎接受托管代理)

-感谢支持,请不要吝啬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