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不用太焦虑,新房限价打不开
发布时间: 2023-04-12 点击次数: 382次 来源:上海写字楼出租网 作者:东银中心官网小编
去年,某位博主发了一条快讯“3批次将见证限价放开”;随后又删除。
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相信还是有很多购房者焦虑的。
不过,那位博主的本意也有可能是部分新房的价格会有所上涨,说的可能不是限价;
限价怎么可能被打开?上面就这么想打自己脸么?
在2021年3月,上海市房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
最主要的两条:
触发积分制项目5年限售
在房价地价联动的基础上,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实行限价竞价
好端端的限价怎么就要被放开了呢?
01. 稀缺不代表多数
可能只是看到了部分房子的价格比联动价高才会这样说的。
徐汇滨江的15万+,比13.1万的联动价要高
浦东世博滨江的14万+,世博没有同等品质的新房
浦东张家浜15万+,产品属性属于塔尖
这些能级拉到天花板的板块
或者压根不具备任何代表性的项目能代表整个市场么?
笔者又想到了前段时间两个多月特殊的时候;
在那之后,网上也有很多人担心,上海这下要完了,人才流失肯定非常严重…
而事实上呢,流失的只不过是大批随波逐流的人,这种特殊情况发生在任何城市也是同样的结果;
当浪潮退去,可能还会回来。
而且,从二批次的市场表现来看,你觉得上海千万级的购买力缺么?
不仅不缺,反之只会不断涌进。
据CRIC数据显示,2022年6月1日至9日,总价3000万以上的一手豪宅成交共23套;
另根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总价3000万以上的二手房成交10套,合计33套。
也就是说,在2022年6月初的将近10天里,上海总价3000万以上的豪宅,平均每天能成交3.7套。
所以你说这类房子有价格上限么?
可能压根就没有,只要高端购买力不断涌入上海,市场就一直存在。
这种塔尖的项目,本身受众的就是顶层的购买力,从13万到15万,2万的空间,你觉得他们会在意么?
02. 微涨是必然
关于新房价格这件事,笔者之前就说过,基本每年的涨幅都在5%左右;
这也是从每轮土地供应的房地联动价来看;
微涨是每年必然发生的事,但从来没说过限价被打开。
不过后台也有粉丝质疑,例如二轮土拍中嘉定的马陆南社区的两宗地,相比于金地峯汇来说;
从4.81万变到了4.98万。
这种质疑也不无道理;毕竟部分楼栋所处的位置也会受到一定不利因素的影响。
不过,当我们比较价格的时候,一般都是拿同项目的不同期数、或者板块内距离最近的竞品来比;
比如瑞虹十期的11.98万相比于九期的11.5万
招商虹玺的12.15万对比瑞虹九期的11.5万
具体楼栋的不利因素,会在具体一房一价表出来之后再看。
肯定的是,金地峯汇不靠马路的相同户型比最新的地块要便宜。
另外,网传的紫薇花园的价格在7.08万,并没有达到所谓的7.26万。
相比于去年的6.7涨了5.6%左右。
十分合理啊!
你看看大虹桥的价格,从去年的6万,到如今6.4万的房地联动价,涨幅达到了6.7%。
而紫薇花园,这次上了距离更靠近地铁的东区;
风雨连廊、标志性的大草坪、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名贵树种;
4000㎡的社区配套,泳池、高尔夫球室、健身房、儿童区···
放眼整个市面上,700-800万的预算,能达到如此配置的有几个?
至于为什么有些商住办的综合项目会突破房地联动价?
问我,我也不知道。
03. 限价和指导价都十分重要
对于几百万,或者一千多万的预算的购房者来说,对于限价这件事,压根就不用担心;
因为新房限价的机制短时间内不会取消,只能说,每年的价格会有微涨。
不过有涨幅的基本都是在外围,青浦徐泾、嘉定马陆、奉贤新城等外环外板块。
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建议,能上车的赶紧上车的原因。
不过,城央的地块目前没有出现指导价上调的情况,除了杨浦地块的开发难度较高,江浦社区依旧是11.5万、普陀中山街道的10.52万···
这可能也是一个规律,“内紧外松”的现象也有可能是未来上海房价的走势。
而且指导价也有另外一个好处,相对来说透明的新房市场价格,间接影响二手房价格,达到稳房价、稳预期的目的。
市场已经这么卷了,没必要徒增焦虑,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项目,要学会做适当的取舍,毕竟人生也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