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上海人的阵地——浦东!来了就是浦东人~
发布时间: 2023-10-04 点击次数: 548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张张包
在上海买房,第一个问题就是浦东还是浦西。
即使不是第一个,那也会是必问项目!
浦东和浦西之间总有一战。
放在十几年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被许多人奉为真理。
转眼来到现在,陆家嘴、前滩、张江等地都成了高攀不起的地方。
不得不说,浦东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落户。
浦东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上海的深圳”。
没有鄙视,来了就安居乐业
浦西的购房鄙视链完整且成熟,浦东则完全不同。
原因其实就是两个词:产业、外地人。
插播一个直播预告,今天晚上20:00,我们的假期直播别忘记预定:长假轻松聊房不断,附金虹桥万源新城连麦推介!点击下方链接点击可以预约。
浦东得感谢浦西的鄙视链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说,最勇敢的就是外来人。
如果我是曾经的上海浦西住户,我也会更加拥护浦西,因为更发达、配套更完善、住起来更舒服。
在大部分上海人扎根“本土”(浦西)的时候,外来人口或者说新上海人基本上是插不进去的,他们只能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浦东。
在这种情况下,浦东与那一代有理想有实力的高材生达成了同盟。
最后,那些高材生在浦东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外地人——新上海人。
这个步骤感觉跟深圳很像。
无论是新上海人还是新深圳人,二者之间都对地域没有那么强的要求。
或者也可以说,他们对所处的土地有热爱但没归属感,所以只要能留在这片土地,住在哪并不重要。
新上海人的需求很简单,单身的时候就看产业,人真的是群居动物,爱扎堆。所以高薪行业的人买房也习惯聚集。陆家嘴、联洋、张江、前滩、三林、御桥的房价都很高······
等到新上海人结婚生孩子了,他们的需求又叠加了一个学校,产业+学校基本也是他们买房置业的最后一次提需求的时候了。不过近些年,学区概念在不断被打压,很多人都麻了,未来学校可能依旧是个吸引人的条件,但应该不会像曾经那样疯狂了。
浦东的鄙视链是新上海人制定的
刚刚还说浦东没有鄙视链,现在又说有,这不是打脸了吗?
浦东的鄙视链与众不同。浦西注重地段,而浦东是产业。
浦东的土地其实非常多,只不过跟浦东所有地块总量相比,依旧是产业相关用地为主,住宅用地的占比其实并不大。
图源官网公示信息,仅供参考
浦东最初重点开发的有三个功能区,它们各有侧重。
陆家嘴,它与外滩一江之隔,主要搞金融;
金桥,搞出口加工区,可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的制造业;
外高桥,主要利用港口和政策优势搞自由贸易。
后来,还规划了一个张江科学园区,主要搞科技。
浦东的规划一开始就是全局性的,通过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当浦东变成今天的样子,产业成熟、外地人变新上海人的时候,也会衍生出新的规则。
这回制定规则的人就变成新上海人了,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金融高科产业(高薪产业)独占鳌头,浦东是很公平的,谁富裕就听谁的。
陆家嘴妥妥C位,“东方曼哈顿”,汤臣一品、中粮海景壹号、新鸿基凯旋门等标杆性楼盘······
传统产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无产业的地方也许还是一片农田呢~
浦东产业算得上有鄙视链,当鄙视链反映到房价上时,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新的地缘性鄙视链,可能会比浦西的环线论更复杂更具体。
关于陆家嘴“三件套”还有个故事:
陆家嘴地位显赫,在最初做国际规划设计招标的时候,就有英、法、意、日和中国的五个世界著名设计事务形成了五个方案。
有一天,在对5个方案模型做优化的时候发现,这些方案中的陆家嘴最高楼都只有四五十层。便提出,像纽约和芝加哥都各有三幢100层左右的超高层,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必要搞超高层。
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们拿了三支筷子,在模型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插了上去。这就是现在陆家嘴“三件套”的雏形。
“三件套”的诞生感觉很戏剧,但再看今天就会发现曾经那些规划真的超前、具备国际化视野。
浦东新区的发展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规模稳稳站在了全市的前面,当new money变成old money之后,站在鄙视链顶端的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当然,以上正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所有预测、猜想,均不构成任何导向。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