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1-29 点击次数: 175次 来源: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必屋客
上海万通新地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开发区内的区域线性公园终点,拟建造集甲级写字楼、会展、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建筑毗邻休闲公园轴,布局成三角手指状,引入公园绿意,形成一个令人兴奋的、具有园林绿化氛围的公共空间。项目克服了地铁穿越地块带来的技术挑战,并实现了出色的绿色建筑设计。
上海万通新地中心基地南临绍虹路、北临苏虹路,西至申滨南路,东邻申长路,以申武路为界分为Ⅲ-D09和Ⅲ-D10两个地块:虹桥新地中心项目和虹桥万通中心项目。该项目2012年12月已正式开工,包含两个地块的整个项目预计在2015年底前基本建成,2016年初投入使用。届时,此开发项将会在在众人瞩目的位置上建造新的地标建筑,给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型建筑树立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创新点之一:标志性建筑的地标性体现
虹桥04号地块的标志性建筑是整个虹桥商务开发区区域线型公园的终点,与公园的起点——虹桥机场遥相呼应。这是该项目的创新点也是难点。Foster+Partners事务所在立足严格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龙的概念来完成建筑形式设计。舞龙背鳍的节奏、身上重叠的鳞片来完成建筑立面的整体设计,构建立面所需的视觉衔接和环保设备,以帮助建筑物减少能源消耗和使其使用者的舒适程度更高。精致的建筑造型,与企业的高效、模数化、生态化方式相契合,并通过体量模块交错处理,建筑化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隐喻万通、新地两个企业独树一帜的承传、创新和激情。除此之外,处于节能、遮阳的考虑,以创造适宜的室内办公环境。通过设立玻璃墙区域,玻璃日照透光率和遮阳设备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对外立面的日照得热进行控制。
标志性建筑立面的横向条纹系统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掩饰在许多传统的办公楼看到的混乱的办公室物件,为城市提供一个干净,纯粹的立面。同时也通过使用最少量的纵向结构元素和最大尺寸的玻璃面板,为用户提供一览无遗的中央绿轴景色。一些立面需要纵向遮阳。这些大多是西或西北面临的立面,在傍晚太阳角度较低的时候受影响。纵向百叶将保护从这些立面, 避免太阳辐射急剧飙升和控制冷却目的所需的能量。从而保护公共空间,避免严酷的寒风。
创新点之二:绿化渗透的公共空间
建筑毗邻休闲公园轴,布局成三角手指状,相互交叉,视觉上将地面层和其上部的办公室完好结合,同时引入公园绿意。相通的三角地板层在很大程度上创造相互间的结合性,在令视野最大化的同时,制造一个令人兴奋的、含有园林绿化公共空间的社区氛围。
1.线型公园形成主要的民众空间,是一条具有标志意义的林荫大道。这将创建一个出色的建筑和总体规划,从而创建一个与建筑形式响应的充满活力的空间。
2.下沉式户外广场的开放空间迎合线性公园。景观空间有吸引力和舒适性,创造独特和愉快的地方来吸引人们向至聚拢,是作为公园景观的延伸空间。
3.多个屋顶绿化空间,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景观平台同时也兼具生态节能优点。多层级的景观空间结合建筑形体关系营造出空间与绿化的交融体系,形成独特舒适的当代办公模式。
创新点之三:第五立面的重点设计
虹桥04号地块位于虹桥机场附近,飞机的起降提供了近距离鸟瞰该地块建筑第五立面的可能性,也对第五立面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同Foster+Partners事务所一起,重点考虑了虹桥04号地块项目的屋面设计,通过利用不超过肩高的绿篱和灌木,创造一系列私密的绿色屋顶露台景观空间。该种植物还用以减轻所预期的风力状况。通过采用低水平的植物获得以上结果。种植物将具低矮的特性,以便不能从地面上看到它,并允许建筑形式形成与软质景观有机区有鲜明对比的视觉感受。
由于使用的需要,屋面同时也要安放大量的设备,如何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同时维持屋面的绿色美观对于建筑、机电和结构工程师同时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通过各专业工程师的多次开会、沟通协调,一个机组一个机组的专门设计,在满足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下通过退台、设置百叶等措施从而达到绿色美观的第五立面效果。不只考虑了屋面鸟瞰的效果,从建筑外街道人视点也看不到屋面设备机组。
创新点之四:地铁穿越本项目地块的地下室
规划中项目下方与地铁无缝链接,这样,如何处理地标性建筑与拟建地铁规划线两条隧道的关系就尤为重要。
本工程项目的地标性建筑位于规划中上海地铁规划线的两条隧道上方。根据目前地铁线的实施设计图纸,两条隧道外墙净间距只有6.8米。按以往地铁公司要求,建筑桩基必须离开地铁外墙3m。扣除两边3m不许打桩范围后,仅有0.8m宽的范围可打桩。另外,地铁设施周围的建筑物桩基需满足严格的持力层、承载力及沉降要求。一般要求为:桩直径不小于850mm,桩持力层为第9层,单桩荷载不得大于3.00KN(指恒载标准值与考虑活荷载折减之后可变荷载标准值之和)。这些限制条件使得在地铁线两条隧道直径实施一排桩都可能会进入上述3m不许打桩范围内25mm。因此,本工程项目地标性建筑与地铁线两条隧道之间的关系成为本工程项目的一个关键议题,涉及岩土与隧道工程与结构工程两个学科。
结构设计为了减少对地铁的影响,桩基础设计中的抗压桩持力层为第⑨1层灰色粉砂层,采用∅800钻孔灌注桩,并对桩端采用后注浆,大大减少整体建筑物的沉降。地下室分段施工,靠近地铁一侧的外墙及以内2跨柱距范围内的地下室外墙延后施工,等地下室其余部分全部施工完毕后再打桩开挖施工,以尽可能减轻对地铁运营的影响。
创新点之五:结构和机电设计
1.虹桥万通项目上部结构采用钢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形式,核心筒抗震等级为二级,钢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为了满足业主的使用净高要求,在钢梁区域穿管线较多,钢梁留洞很多,为保证钢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对钢梁使用壳单元模拟钢梁开洞后的受力情况,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开洞进行相应的补强后受力完全能满足受力要求。
2.区域供冷供热。虹桥商务核心区集中设置大型能源中心,节省了每个项目单体地下室的机房面积,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设备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
3.办公空间末端设置办公地板送风,空调机组为带热回收的双风机机组,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
4.满足业主对办公面积的充分利用,且屋顶有限高要求,办公的空调机组大部分设置在地下室,部分设置在屋顶。
无论是晨露盈盈的清晨,还是阳光明媚的午后;无论是细雨绵绵的黄昏,还是五光十色的午夜,汇集办公、商业、餐饮及展览等富有活力功能的新综合社区,势必成为虹桥商务区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