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别骂了,上海救市“挤牙膏”,是在救你们啊宝贝!

别骂了,上海救市“挤牙膏”,是在救你们啊宝贝!

发布时间: 2024-01-19   点击次数: 240次   来源:魔都房房房   作者:绿地星弘官网小编整理

 

大家都知道,上海在20231214日发布宽松楼市救市大招之后,新年的113日,又再次出手,这一次,其实力度很小:

仅青浦、奉贤两区有条件的放松限购:

青浦:凡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且在本市无住房,与青浦区用人单位签订2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工作满1年的非沪籍人才,并同时、符合单位条件之一、个人条件之一的,可在青浦新城区域范围内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奉贤:按照奉贤新城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与用工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且在本单位工作满一年、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在本市无住房的非沪籍人才,同时符合以下单位条件之一、个人条件之一,可购买奉贤新城住房1套,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讲真,这次放松限购步子迈的格外小。

想在青浦买房,社保交满三年,在上海没有房产、公司的注册和税收都在青浦区,和公司签了两年以上合同且工作满一年,自己至少要是个本科以上学历,而奉贤放松限购虽然类似,但要求其实更高,公司必须是在奉贤新城范围内。

外地单身确实是可以在上海买房了,但附加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严格了,当你费尽力气满足所有条件时,对于你这样的优质人才,还要限制你只能在一些原本就不好卖的边缘区域买房。

新政发布后,刚好是个周末,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发文,就是想看看后续市场反应,但从数据上来看,新政对于近期成交的提升显然非常有限:

除了数据上没有明显改善,对于新政,其实不管是观望者还是真正的购房者,显然并不买账,说怨声载道谈不上,但情绪确实没有被带动起来:

但笔者今天这里想说的是,放松限购,全国楼市都在缓慢执行,上海救市步子迈这么小,其实有多重考虑。

01

远郊是最难跑的

让远郊先跑一跑

前段时间,上海202312月份二手房报告出炉。

上海整体成交均价环比上月上涨了2%,同比去年下跌了7%,二手房挂牌均价环比上月下跌1%,同比去年下跌了7%

11月相比,12月份的成交价格不跌反涨,明眼人都知道,上海房价其实目前还在跌,而12月份的价格之所以上涨,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郊区低总价房源成交少了。

1214日新政的刺激下,上海二手房成交环比11月增加了不少,但新政对于郊区的效果非常有限,金山、奉贤、崇明三区成交量依旧在持续下跌,青浦和嘉定也只增加了3%左右,足以可见目前郊区二手房成交难度。

再看新房市场,嘉定、奉贤、松江、青浦、临港、金山、崇明的热度也是一降再降,表现最好的嘉定触发积分比也仅仅不到23%,还是全靠四次入市四次触发积分的理想之地撑着。

所以,上海楼市下行,郊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如果这时候上海全市放开限购,首先做出反应的却一定是市区盘或者说是豪宅,郊区被碾压的更狠,上海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

但在上海二手房成交结构中,大多数人依旧在买低总价房源,根据兔博士数据,上海12月二手房成交300万以内的房源占比达到37.04%300-500万之间的房源占比达到33.04%

也就是说,目前成交结构中,有70%左右的购房者依旧在买总价500万以内的房源,其中郊区占相当一部分,可以说是上海楼市的基础支撑和基本面。

所以,正常的逻辑本来就应该是先救郊区,再根据市场反应逐步加码。

02

让炒房客脑子里的水清一清

在炒房团这件事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应该都有同感,如今,这个让人既羡慕又恨的团体终于栽了!

在房地产大涨的几年时间里,很多炒房客加高杠杆,用手里不多的本金大量购入房产,只要房产达到平均年化14%的涨幅,就能实现五年翻一番的小目标。

而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按照前几年的涨幅,别说五年翻一番,一两年达到预期涨幅的项目也不在少数。

而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样“空手套白狼”的操作背后不菲的收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场炒房,促使整个城市的房价走向一个不合理的涨价通道。

但这所有的一切,前提都是房价上涨,前面提到需要平均年化14%的涨幅,这样五年后,手里还房贷预留的钱用完了,但房价也翻了一翻,下面的操作就是:抵押贷款。用这套房来抵押贷款,贷出的款继续还房贷,剩下的可以继续投资或者消费。

(一般房产抵押贷款可以贷到房价当前价值的60%,且利率是小于第二套房的贷款利率的,我们保守点,就还是按每年4.5%算,实际上是要低于这个值的。816*60%=489.6万元,这就是贷出来的钱。每月利息是24807元,一年297648元,五年1488420元。然后继续预留五年的还房贷钱91.2万元以及抵押贷款的利息。剩下的这489.6-91.2-148.9=249.5万元,可以自己花,也可以以这个为起点,继续从银行贷款,继续买房,继续循环。)

这样以来,一个完整的闭环的就形成了。

但问题是,从三年前众所周知的事情后,上海的房价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中, 多数炒房客资金链濒临断裂,特别是近几年才刚刚进场的,基本就是高位接盘,房价跌了,降价卖吧明显亏了,不卖吧房贷还不起,留在手里等涨价周期太长又不确定,左右为难······

但实际上,房住不炒早在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被提出,随后不断加码明确。

现在即便是在救市,结果就这么远郊区的地方,放松限购,都还遮遮掩掩的,这不是摆明了告诉那些资深的炒房客,你们要自生自灭,不等到你们爆仓,是不会彻底放开限购的。

之前那些炒房客虚构出来的北上广深彻底全面放开限购,买房送户口等,确实是工具箱里无比好用的一些工具,但时机未到是不会来的。

03

就怕没有后招

我们在前几天的文章分析中其实也提到,2022年其实是救市新政不断的一年:

11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通知,继续按照50%幅度减免房产税,支持刚性和改善需求;

251日起,上海实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

391日,上海发布“认房不认贷”新政,只要上海无房,都可以享受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

497日,临港新片区放松限购,工作年限要求从6个月以上缩短为3个月以上;

51018日,上海公积金购买首套房认定标准放宽,“认房不认贷”从商业贷款扩展到公积金领域;

61024日,上海金山定向放松限购,非沪籍调整为个人,社保53

71214日,上海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和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包括优化普宅认定标准、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下限,三箭齐发,力度空前!

但从目前来看,每次新政后的“药效”都非常有限!

供需层面,除了去年9.1楼市新政后挂牌量大增,其他新政后供应端没有明显波动,挂牌量保持平稳,证明房东对救市并没有抱太啥希望,主打一个按兵不动;需求端刺激有效果,成交量短期内有一定提升。

成交量价层面,成交量有少许增加,成交价还下跌了,说明市场还是不看好后市,以价换量了。

所以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逐步放松等市场变好,一个大招不行,就再加码,还是不行就换方式。

但如果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一次性全部放开,其实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方面,如果刺激效果明显,那么上海多年来慢慢控制下来的市场可能会被再次搅动,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如果一次性开放限购等全部限制,效果依旧不理想,那对于楼市信心更加是毁灭性的打击。

让大家觉得还有大招在路上,也不失为一种保持楼市信心的好方法。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原因也可能是为了照顾环沪二三线城市。

但这应该不是上海的本意,本来二三线城市在承接上海外溢人群的同时也会流失一部分GDP,上海的房价和环沪也没有根本上的关联。

但是,上海如果大规模放开限购政策,无疑又会再次虹吸原本属于环沪城市的购买力,让环沪二三线城市楼市崩塌的更彻底。

这是诸多环沪城市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是上面最不想看到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