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楼盘动态 > 20岁“大学路”的背后,创智天地如何渐进式更新超级知识社区
发布时间: 2023-12-11 点击次数: 219次 来源: Mall星人 作者:郭歆晔 和贺文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亦能改变商业、办公和社区。
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不经意间转动,曾经的一片荒地在机缘巧合中长出了全新面貌。
“我请规划师做了方案,以美国硅谷、巴黎左岸为学习模板,希望营造一个适合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环境”,早在20年前,瑞安集团主席、KIC创智天地(英文全称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mmunity,简称KIC)创始人罗康瑞便构想以上海江湾体育场为背景,利用杨浦区尤其是五角场的知识和智慧属性,建立一个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生活园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项目。
这一方案得到了杨浦区政府的大力支持。20年间,创智天地从1.0版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复合功能区,迭代为2.0版的“以社交和文化为导向的生活目的地”,再到如今进一步发展为以人为本、多主体共同参与、超级融合的“共创社区”,已然实现了当年的蓝图。与此同时,这里从一个破旧的工业区华丽变身为生机勃勃的大型复合创新知识型社区。
行至创智天地,无论是大学路上的好友相聚,还是创智天地广场的惬意办公,亦或是江湾体育中心内酣畅淋漓的潮流运动,总能感受到特别的活力氛围。
2023年,正值创智天地20周年,项目以「智向新生Go Beyond」为主题,推出一系列体现跨界与共创、年轻与活力、知识与文化、绿色运营与可持续等主题活动,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了创智天地的焕新与成长,也让Mall星人对于这个可媲美硅谷的知识型社区的成长历程及远景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01▷
大破与大立,窥见城市复合空间的多次迭代
20年前并没有“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而回过头来看创智天地的建立,则会惊奇发现该项目应用了这一理念,在当时尤为超前,且在实际落地中,打破诸多固有规范,开发出新鲜事物。尤其是“三区联动”这一概念的实质性落地及超级混合使用,不仅打破了知识与生活的边界,也衍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破”——三区联动,突破传统边界
南接五角场,北达新江湾,创智天地坐落于复旦、同济、财大等多所重点高校之间,由创智天地广场、大学路街区、创智天地企业办公集群、江湾体育中心等核心功能区组成。现代学识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在此碰撞,孕育了其独有的气质。
所谓“三区联动”,即基于创智天地的组成部分,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连接起来,也是将生活、工作、休闲、学习连接,满足每一个个体需求,形成良好的社群生态,并无限生长。
于是,一种突破传统边界的生活图景在此呈现——
大学路上,充满文艺气息的商店与摊位,与各类企业跨界联动的共创活动,深度触达区域内的企业与个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此CityWalk。
以“发生便利店”(原大学路上254号这一空置店铺变身为街区公共空间)为契机,一系列“街区共生”的行动计划不断带来惊喜,社区居民表达的诉求与想法,在此得以反馈及落地。
更有区域周边企业B站推出的原创纪录片《人生一串》的首家IP授权店、首个综合性空间——Animate落地大学路,开启互联网企业与商业地产跨界合作的新思路。
地下商业板块“大学路·下壹站”建成后,“无缝衔接”五角场商圈,进一步扩大了商业客流,也为商圈互补带来更多可能。
此外,创智天地联动周边高校,打造年轻、知识、艺术的生活方式,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打造公共创新联合实验室Meetu Lab、举办国内首个以知识为切入点的KIC知识艺术节等,打破了校区与社区之间的边界,让更多的年轻力量将注入社区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气质。
开阔的创智天地广场及创智天地企业办公集群,人才资源密集,吸引了美国硅谷银行资本(SVB)、甲骨文、IBM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更有博斯腾、行者、即刻、小宇宙及戴尔科技、易宝、商米、声网等众多创新创业企业、优秀科创企业入驻。
而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孵化平台「InnoSpace」,自成立以来也已经累计孵化近千个创业项目。
与创智天地周边企业联动,打造具有“科创+文创”属性的线下体验,与头部互联网平台,将线上内容向线下导流,开始成为常态。如:联动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发起的设计比赛,与五角场双创学院及复旦管理学院多次联动举办不同主题的论坛活动,则不断丰富着创智天地创新生态圈的共享业态。
另一头,历史悠久的江湾体育场与现代活力碰撞,男女老少在此休闲、娱乐、运动,潮流运动赛事(自瑞安创智天地团队管理以来,江湾体育场引入多项新兴运动赛事和活动,如2007年亚洲极限运动锦标赛,2017年代表澳式足球运动最高水平的联赛——澳式足球职业联赛,2021年上海市智能体育运动会等)、创客嘉年华也在此举办,既有邻里互动的人情味,又有开放创新、潮流运动的年轻与活力。
从中能够看出,“三区联动”这个超前概念已得到实质性落地,创智天地在空间结构上也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走向产、学、研互融互动。最终呈现的诸多细节,同样映衬出创智天地打破传统思维的创新精神。
如:大学路本身不符合上海起路名的规范,最终的命名为上海增添了一个年轻、活力的代号;
道路单向变为双向,路口的增加和较小的转弯半径,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性,窄马路、宽街面的设计,有效盘活沿街店铺的活力;
原本不合规的外摆,在多次沟通、协商下得以允许,成为露天咖啡馆、餐酒吧最为集中的一条街,也是杨浦区第一条允许店面露天跨门营业的街区,氛围感十足,为发展夜经济做了很好的铺垫;
创智天地的企业园区是花园式办公,拥有开放式公共空间和下沉广场,突破原有的办公场景。
超前的理念与大胆的做法,为上海城市更新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上海创智天地凭借新颖的社区改造模式成功入选2019年度ULI亚太区卓越奖十大得主之一,堪称城市更新的典范),尽显瑞安集团精妙的操盘手法。
▎“立”——新时代,建立全新“共创社区”
社区,是城市最小的单元,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最近距离的空间载体。创智天地作为知识密集型社区,通过空间轴线,将企业园区、休闲区、生活区、校区连接起来,增加人们相互偶遇、交流的机会,也赋能个体更全面长久生活并提出发展诉求,开启韧性生活。
而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人们渴望回归线下,回归眼前的“附近”,大学路本身开放式的游逛体验和外摆氛围,呼应了人们对松弛感商业的渴望。
街区内既有Solo、White白餐厅、MARU玛露音乐餐厅酒吧等品质餐厅,又集结了chili’s奇利斯、泽田本家、%Arabica、乐乐茶、朱光玉火锅馆、猫的天空之城、SPECIALIZED闪电自行车等热门抢手品牌;
还引进了复旦旧书店、谜芸馆、悦悦书店、潮流电动车集合店Beach Monkey、Scope Arts等独具大学路特色的灵感店铺;
加之沿街垂直楼宇在市场影响下自然生长了美甲美容、桌游、猫咖、电竞等混合功能,可满足社区中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刺激新业态、新消费的诞生。
融入社区里的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则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打破社区界限,让人们重新拥有“附近”,回归社区。自开街以来,与创智天地社区及生态圈多个企业合作市集、漫步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与爱回收合作“邻里市集”,号召社区内的小朋友们化身小小摊主,让家中闲置的玩具、书本等物品流动起来,让小小的社区居民以实际环保行动成为低碳生活的“小当家”;
与两手商店合作“二手闲置 好物市集”,许多90后及00后创意摊主加盟其中,焕活社区二手文化;
联动家门口的社区花园——创智农园的运营伙伴四叶草堂,发起漫步KIC之探索活动,用脚步丈量15min生活圈的多元日常生活,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社区的“生长性”与“多元性”,进而激发更多有意思的想法和创意,促进社区共创。
身份的认同,也是当下年轻消费的一大特征,当个人标签开始向品味同好倾斜,具有鲜明特色的圈层内容更能彰显生活中的身份地位。
创智天地的圈层结构更为明显,打造相应的社群生态,营造相应的归属感,自然是项目竭力在做且较为突出的一点。
面向高校年轻人,KIC知识艺术节鼓励并看见青年的求知和创造,为新一代知识青年提供释放才华的平台;
面向城市运动人群,打造专门的YEAHH PARK项目,以“BE SPORTIVE BE TOGETHER”的城市运动新生活价值观感染每一个运动爱好者;
对于创新从业者而言,从InnoSpace、创客嘉年华,到今年回归的第十七届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再到计划2024年举办的创新生态大会,都是触达全新技术,实现创业梦想的一大平台。
综上,创智天地更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也更注重各个群体的互动与融合,并在知识密集型社区的定位下,构建全新的“共创社区”。
02▷
智向新生,迈向世界级复合创新知识社区
生长,生态,生活;启迪,启发,启示……在创智天地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社区的模样。
以知识为载体的原点,创智天地打破“孤岛”式的布局,成为上海知识产业型商业的典范。
步入20周年之际,更是围绕「智向新生Go Beyond」的主题,联动社交媒体平台、周边高校、社会机构、园区企业、学人学者等多维资源,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跨界活动,不断丰盈创智天地对外链接的各类触点。
从中,我不仅看见其当下令人心动的气场,也窥见了下一步的走向。
▎跨界共创,与外界品牌交互
魔都推出的限时步行街(茂名北路、富城路、凯田路、大学路、外滩枫径、安义夜巷)备受市场关注与消费者追捧,而早在成为限时步行街之前,大学路就以小资文艺的气质成为魔都网红马路之一,跻身上海“最美的12条街道”之一。
得益于“三区联动”的天然优势,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与不同群体达成互动,并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共创。
如:复旦大学音乐剧社在此上演毕业大戏《COMPANY》;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与四叶草堂团队,在此与街道联合举办了“合五角力·致未来居”2023五角场街道社区生活节;闪耀暖暖、B站、抖音、小红书、东方购物、美团等平台,纷纷在大学路开展线下活动。
每月“一动三静”(“动”是以后备箱市集、主题活动带来多元的社交体验活动,“静”以创新商业路演、公共展览、城市家具等文化内容拓展审美与视野)的设置,为跨界共创提供契机,也为周边居民带来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景体验。
自5月20日开街后,大学路限时步行街根据不同主题,与品牌联动开展各类精彩活动,包括舞台表演、市集、艺术空间、公益等,首周客流量超10万人,全域销售额同比前一个周末增加22.7%。
▎知识连接,激活文化创新力
“知识”和“大学”,是杨浦区为之骄傲的标签,也是创智天地打造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基石。将知识文化与实体商业连接,亦是激发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创新力的有效举措。
4月22日,创智天地以“知识”为切入点打造首届KIC知识艺术节,拉开项目20周年庆典的序幕。
首届KIC知识艺术节联合悦悦图书、MeetuLab、大艺博、iMusical和Bilibili,打造“知识阶梯”、“墙宇之外”、“艺术在场”三大板块,发起包括B站名师线下沙龙、灵感街区再生计划、串门儿2023绿色游牧计划、不遗弃市集、在场戏剧周等40多场文化活动。
期间,“没有书的图书馆”公共艺术装置及超过50家全国高校出版机构、小众书店、文创设计落地大学路市集,使得知识文化渗透于街区的每个角落。
上述提及的公共创新联合实验室Meetu Lab,再次启动“串门儿”活动及创智天地开放分享日——
在首届KIC知识艺术节中,Meetu Lab发起“串门儿2023——绿色游牧计划”街边快闪实验室和“灵感街区再生计划”征集,将交流和创作置于更广泛的城市公共环境中,参观废弃物减量循环设计展,参与工作坊和可持续店铺共创。
P.S.——2022年“串门儿”活动以“社区万象”为主题,围绕社区创新行动展开对谈,同济大学师生,创智天地的企业、商户、社区营造实践者和普通居民,在不同商户空间开展分享和对谈。
活动打破了大学、社区和企业的边界,同时满足了个体在公共生活中被看见、被认可的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多元互动与共创。
▎年轻活力,共建城市运动文化
大学路上的青春基调,江湾体育场自带的活力氛围(江湾足球场健身跑道公益开放、MLB CUP青少年棒球公开赛、2023基普乔格中国行、第二届“四季寰球杯”触式橄榄球邀请赛),均指向城市运动文化。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区域内运动要素,创智天地推出全新运动IP——YEAHH PARK,并落地首个线下空间,与江湾体育中心的建筑外观有机互动。
YEAHH PARK计划联合众多城市运动共创伙伴重点打造匹克球、骑行、腰旗橄榄球、瑜伽、滑板、飞盘等城市运动品类及跑步、篮球、乒乓、网球等传统品类,共创更多元、更创新的都市运动体验,并将持续发力YEAHH PARK旗下系列IP栏目,包括YEAHH TALK (群像交流节目)、YEAHH PEOPLE (运动人物志)、YEAHH RECYCLE(公益跨界活动)、YEAHH CARNIVAL(跨界嘉年华活动),线上线下同步链接各大城市运动社群、潮流品牌、城市运动参与者,共建城市运动文化发生地。
▎创新本源,链接全球创新生态
自杨浦区定位“知识创新区”,科创便成了创智天地的一大特色,加之多年来创新科技产业和众创平台的布局,已然培育出“创客”社群成长的土壤。
今年11月,第17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于创智天地举办,带来一场科技、人文和产业的思想碰撞。现场除了天使基金资助、创业资源对接,还设置了黑科技互动展览区,并联合创智天地在大学路限时步行街联合布置创意奇妙市集,将科技创新与生活方式、艺术人文融为一体。
▎绿色运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与新天地旗下其他项目一样,创智天地基于新天地官方会员平台iTiandi“绿心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绿色运营、可持续发展计划。通过步行减碳、绿色消费、光盘打卡、新能源停车等6大场景,获得环保能量“绿心”。不仅能兑换专属好礼,还可参与“一个鸡蛋”公益计划。
2023天地餐厅周升级,精选餐饮合作伙伴打造可持续工坊、绿色品鉴会、美食主题市集、可循环公益等,创智天地邀请特色品牌举办绿色餐饮大咖沙龙,举办大学路市集,并同步开启滑板、匹克球、射箭等绿色运动,让到访者体验更多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片区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并不算长,而对于一个区域而言,20年足够带来颠覆性变革。
正是20年前大学路的兴建,成就了杨浦区如今的科创地位与年轻活力氛围。如今,江湾体育场也将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调改升级,为城市文化体育建设贡献全新力量,也为创智天地下一个20年开启全新篇章,助其迈向世界级复合创新知识社区。
以上文章来自网络,由创智天地广场写字楼租赁部工作人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