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6-12 点击次数: 348次 来源:陆家嘴滨江中心写字楼租赁部 作者:丹妮
闲逛陆家嘴滨江中心
每次去滨江骑行,都会路过的项目。以往神兽在侧总是被催促“快走快走”,匆匆一瞥。今儿趁觅食的空档,多转悠了一会儿。
陆家嘴滨江中心是一个五A甲级写字楼办公群项目。业主华润,景观by SWA,建筑by KPF,2020年底建成。
数次路过,总体印象就是场地很干净,植物似乎得到了很好的照顾,长得很开心的样子。而且一直都没什么人,可能是周末的缘故,也可能租售不理想,当然也说明入驻此地的公司没什么加班文化,哈哈。
稍微搜索了下项目信息,一览设计策略和总图,再到实地感受一番,场地的空间感很SWA。景观主体在南北向的下沉广场以及东西向面向黄浦江的横轴,其余部分偏向办公楼的功能属性。
办公楼区域,办公气质满分,干脆利落。空间结构清晰,没有多余的场景,通过组织人车动线,落客空间,完成功能布局,列植的成年乔木来加强平坦空间的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办公区车行通道的材料,除了主楼其他位置基本都采用了沥青铺设。关于沥青谈点感受,从项目等级以及目测到的用材以及苗木品相、规格来看,项目单方造价肯定是四位数加。那为什么高成本投入的项目会采用沥青路面呢?
通常高成本投入的项目,很多设计师就会重度嫌弃沥青的介入,我自己也经历过此番心路历程,过往的一些项目尤其是高投入项目,说好的石材路面却多数逃脱不了沥青的命运。一种不甘心作祟,后来观察了一些石材路面和沥青路面的售后对比,石材路面在基础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即便是100的小砖也难免起翘开裂,相比之下沥青的耐久性表现更优秀。日常保洁到位的情况下,沥青同样可以为简洁、干净做代言。华润作为成熟的头部开发商,品控和标准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一些处理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
办公场景下,所谓的到达感仪式感大概就是所说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我觉得不一定非得通过特定的或昂贵的材料来塑造,空间的层次感,满足功能后的耐久性,优质的施工水准,运营和维护能力才是品质最终的依仗。
沥青主体道路,落客区做了石材。
一般项目用不起的300x1200道牙收边
主楼位置全石材路面沥青与石材相接路面,请自动忽略减速带。
最高调的一个落客区,中间是水景。可能不开水的时候容易被贬为车道区,猜测才有了这些搞笑的球球。
办公除了落客区,靠黄浦江一侧的外围,水景环伺,相当有逼格。只是碰上水景关闭时间,或许等待做保洁。
赶上一个还有水的,感受一下有水无水的差别。
600x1200规格,看着像整石,豪无人性。
横条的细节个人感觉有点over design
人车分流通道,三两人走走刚刚好。
各个都是精品苗的既视感
下沉空间几乎是华润项目的标配,几次路过都是寥寥数人,这次是一个人都没有,不知道下沉里的盒马还活着没有。我记得这个下沉最热闹的场景是去年开封后六月的某一天,座位上坐满了各路带口罩和不带口罩的人马,一度让人很没有安全感。想来,去年的这个时候封闭才刚刚开始不久,一晃眼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大概就是喜欢选择性遗忘那些不愿再次经历的事情吧。
最初的下沉空间,通道上的玻璃不会引起任何注意,不记得是去年的什么时候,安了一个幻彩薄膜,也许是吸引力法则,在那之后似乎哪哪儿的商场都能见到同款产品,有时候也会像路人甲一样凑个热闹整个自拍,但始终觉得这东西营销成分大于设计成分。今天观察和感受了一下,咋眼一看办公主场的空间里,加之或多或少,办公需要“沉稳”的刻板印象下,这种活泼热闹的炫彩仿佛有点不合时宜。
实际感受下来,草木初露芽,枝叶渐待盛的春日里,突如其来的这片炫彩,映衬着周围的一草一木,好像有那么点“活了”的意思,哪怕广场没有人,它也自成一道风景,做着热情地邀请。
换做以往,约莫会排斥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华而不实。反过头来想,似乎也体现一种对特定项目类型的惯性思维,或者说是不出错的定势思维。事实是总要多一点尝试和突破的。
下沉用的陶瓷砖类仿石材料,分外板正。
夜灯时光,来源网络。PS躺在靠背上晒太阳很色一。
为数不多的看到用木贼的场景(示范区除外),依然好端端长着,顶头看着像被烧过的痕迹,不懂。
碰到正在做保洁的阿姨,说这石材反碱厉害,得用铲子刮,一周做一次清洁。
种植池与台阶的交接细节有那么点差强人意
面向黄浦江向的轴向空间,主体景观区了。树很美,水还算清,能来个座凳就更妙了。
碰上保洁员正在打捞落叶和杂物,问了下2周一次换水。怪不得水干净了。
种植池与水池的交接好像有点怪怪的感觉?
祭出地址,旁边就是黄浦江。
可以拿来做办公对标的项目,无论是硬景还是软景,包括绝不让你迷路的标识系统,清晰干练,以及一些充满金钱味道的细节,走过路过可以来观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