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2024中考巨变,这几个区的娃输惨了...
发布时间: 2023-10-21 点击次数: 1899次 来源: 上海房外房升学 作者:晶耀前滩官网小编整理
2023年的中考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有余,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全上海中考成绩的满屏“飘绿”——降降降。
但如果要说中考的刺激程度,恐怕大家要屏住呼吸期待一下2024年的中考。
2024年的中考将会迎来3大变化:
1、民办不择生源校加入名额分配到校竞争(在籍在读满3年)
2、名额分配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即将面试评分
3、体育考试统考15分,平时校内15分将正常进行
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摇一代经历了四年“卧薪尝胆”之后;
终于盼来了曙光,占据市重点名额42%的名额分配到校不再由上海公办初中独享。
各区各校的命运将完全打乱、分化,谁会成为最大的赢家,谁又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名额分配到校阶段,四校会拿出13%,区属市重点会拿出42%的名额分给不挑选生源的学校。
四校名额明显僧多粥少,只能靠校长抽签决定,全凭运气;换句话说影响不大。
而区属市重点则是名额分配到校的主力军,会先遵循保底原则,尽量覆盖每一所初中,再根据在籍学生数量进行再分配。
所以每个区民办学校的数量和民办学生人数的占比多少会直接影响名公办初中名额的缩水率。
从区域区属市重点名额到校缩水程度来看:
虹口、闵行、徐汇、嘉定、金山、黄浦、杨浦受影响较大,名额缩水率均在20%以上;
闵行公办缩水程度位列第二29.4%,区内有18所民办将加入到抢夺名额分配到校的阵营;仅次于虹口的31.1%。
而浦东虽然坐拥全上海最多的22所民办初中,但因为盘子够大,所以对乌泱泱的公办初中影响并不大,名额缩水位列第12,缩水率14.3%。
崇明、长宁、奉贤三区都仅有2所民办初中,公办名额缩水率最少,均在10%,缩水比例最少的是奉贤仅4.5%。
从学校来看:
在区属市重点的名额瓜分中,对于小规模的学校影响不大,这些学校不管有无民办学校瓜分名额,都能拿到各市重点保底的1个名额。
但对于规模较大的航母学校,二次分配的名额数量将明显减少,这些学校的到校名额总数量会严重缩水。
我们以杨浦的2024年名额分配到校预估为例:
杨浦初级、东辽阳和体育附中这三个公办初中因为中考学生数量少,所以在2023年就只拿到了每个市重点的一个保底名额,共计3个;
2024年哪怕民办加入瓜分,对其完全没有影响;
反而是上音实验和国和中学这两个杨浦的航母级学校,今年拿的名额最多,明年吐出来的名额也最多,9个,缩减了近25%。
公办学校的名额变化方差也比较明显。
但浦东是16个区里面的特殊;
相较于同是人口大区的闵行,学校之间名额缩减数量差距很大;
航母学校莘松缩减了32个名额,但梅陇中学只缩减了3个名额。
而浦东虽然也有建平西、进才北校这样的航母学校,但因为公办初中盘子大,分蛋糕的人多,反而到校名额影响并不大,大部分公办学校预估24年到校名额比往年少1-3人,比较均衡。
02
公办和民办,利好谁还不一定!
那么明年公办和民办共享名额分配到校就一定是一场利好民办的盛宴?
并不见得!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
到校名额的竞争压力可能会比公办更大。
虽然在公民同招之后,民办学校无法再选择生源,生源的离散程度变大;
但其凭借高昂的学费,和家长的一贯认知,依然能网罗到一批鸡血的家长。
民办对于头部的鸡血学生还是比较上心的,因此这些头部学生的竞争力不容小觑,到校分数预计会被顶的很高,校内竞争相比于公办将更加激烈。
当然如果是体制外的民办学校,如果明年保底名额的分配规则不变,少数走体制内的学生将相当划算;
甚至人手一个市重点到校名额,但这是条野路子,我并不推荐。
毕竟低分捡漏的学生,在高中逆袭的概率太小了。
而对于公办学生而言;
也不全然都是坏处;
在民办获得到校名额后,更多优秀的民办学生会在到校阶段走掉;
平行志愿分数线将会拉低,公办学生有望在该阶段获得更多机会。
短期内民办的头部生源优势依然存在,但是公民办之间的生源差距会逐渐减少;
正如华育校长也在2027届新生见面会上所言:
从2020学年入学的学生分析,经过学校三年的培养,约50%保持华育原来的平均水平;另50%的学生,其中20%接近华育的水准,20%稍高于上海市初中阶段平均水平,10%基本达到上海初中的平均水平,这部分学生相对薄弱,这是华育之前发展经历中没有遇到过的现实状况。”
一代民办一哥的时代都在逐渐颠覆,民办初中的滑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民办初中的差距追平只是时间问题;
到那时谁怕谁就还真不一定了。
03
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来讲,明年的中考除了名额分配到校蒙上的神秘面纱。
终究是一场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赛场。
挑战在于2024年的中考人数会继续增加,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今年6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曾在官微透露:(参加历史中考的)初二考生约12万人。
相比于今年参加中考的11万人,足足又增加了1万人。
同时上海高中录取率,从2020年66.07%,2021年72.75%,到2022年73.21%,三年疫情期间逐年递增。
但是在2023年,趋势戛然而止,高中录取率再次回到2020年的水平66.62%;
从今年的中考难度来看,题目的难度上升,加大中考的选拔和区分会继续。
好消息是,名额分配综评面试将重新启动,名额变少了机会却可能变多了。
由于疫情原因,最近两年的综评成绩每个人都是满分50分(初中40+高中10),所以事实上还是裸分的竞争。
但从明年中考开始综评面试启动,名额分配的录取会先按照中考分数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入围面试,然后再加上综评成绩进行总分排名。
我举个例子,A公办初中在2023年拿到了10个到校名额,但是因为民办瓜分,在2024年只拿到了7个名额。
然而由于面试的启动,这个学校能拿到14个面试机会,入围的比例变大了,学生也可以提前准备综评内容在面试阶段实现逆袭反超。
再者2024年特色高中有望增加至19所(新增2所);
这些事特色高中和市重点一样,享有自主招生的权利,自招名额占到了15%;也就是说自招阶段有特长的学生选择又变多了。
同时高桥中学有望成为市重点,这也给到了更多的机会。
总结
每一次的变化和改革,都会有人抓住机会,逆风翻盘。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初中在读,那么着重提升孩子的硬实力,提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应对。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小学,则需要提前规划小升初的择校选择。
单学区的家长要提前考虑初中学区的置换问题了;
准备先摇民办,再公办保底的家长也要谨慎考虑了。
毕竟2022、2023是幼升小的入学大年,此前的出生人口都是逐年增加,直到今年的幼升小达到顶峰。
可以预见起码在之后的5年内,小升初的压力也会持续放大;
在之后的近10年内,中考的竞争会越发激烈。
最后想和各位家长说:要想在危机中孕先机,就需要看清时势,提早规划,毕竟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
如果你正在规划孩子的升学路径,又有点迷茫,不妨来参加我的线下课,我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