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上海官宣放松限购,这还只是个开始

上海官宣放松限购,这还只是个开始

发布时间: 2024-01-14   点击次数: 276次   来源:新房指南报告   作者:邱晨工作室团队

 

继去年10月金山区放松限购之后

今天上海又有两个区(青浦、奉贤)重磅官宣跟进

只要社保满3年且无房,并与青浦、奉贤用人单位签约2年以上、工作满1

便可在两个新城范围内(非两个行政区全域)购买1套住房

这意味着,外地单身的限购终于被打开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项上海憋了很多年都没用上的大招

从去年9月的“认房不认贷”,再到12月的“普宅标准调整”、“首付比、利率下调”,再到今天的放松限购

一轮又一轮真正意义上的重磅新政,似乎不断加速而来

有人说这次放松限购,上海已经把“底裤”都脱了

因为对比不久前国际统计局上海调查总局发布的《上海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情况调研》

似乎几乎所有的选项,都已经被更新了一轮

但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

我认为,这只是上海楼市风向转变的一个新起点

因为上海的政策工具箱,还有着不小的空间

光就限购这一项,还能在范围、年限上大做文章

比如范围方面,53”的范围还可以扩充至嘉定新城、松江新城,乃至“南北转型地区”,以及崇明等其它远郊

比如年限方面,政策地位“高人一等”的临港新城进一步放松,然后其它板块再进一步跟进

换句话讲,只要有意愿、时机好,办法其实还多得是

01

不得不说

当下维稳楼市的意愿相当强烈

几个维度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首先,是几轮新政的效果不够明显

无论是去年9月的“认房不认贷”,还是12月的“普宅标准调整”、“首付比、利率下调”

对于成交量的加持,似乎都不够有持续性

特别元旦过后,二手房成交量的增加似乎又逐渐展现出颓势

来源小程序——新房榜单

更重要的是,随着房子不好卖了,连带着土地也难卖了

2020-20223年间,哪怕楼市的下行是从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的

上海的土地出让还都是超额完成,每年都能卖掉550m²左右的土地面积

这是上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财政收入

2023年,上海的宅地出让仅仅完成了计划的7成左右,这其实是非常“痛”的

有人或许会说,几个批次出让的宅地不都卖掉了吗?

但实际上,土地正式公告出让之前,就会进行摸底

假如卖不掉,还会进行公告吗?

越来越多的国企“托底”,以及持续降低的溢价率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02

另一方面

当前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点

为什么说时间点重要?

因为楼市占据了中国人太多的财富,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意味着过快的上涨和猛烈的下跌,都是极度危险的

在一个时机未到的时刻,过度加码政策,很容易导致矫枉过正

因为在下行的动能未有所减缓之前,想要靠政策强行拉回来,一定需要比市场平衡时推一把,用上猛烈的多的猛药

而一旦当市场本身来到平衡点,马上会被此前过猛的药效给带偏,为未来埋下更大隐患

所以即便要下药,也要等一个恰当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一直到去年Q4才真正到来

这也是为什么楼市从20217月就进入下行通道,而一直到去年上半年,也只出台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

而进入去年Q4,你会明显感到政策开始上力度了

几轮大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陆续出台的

去年Q4开始的好时机,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美联储确定结束加息

2022年初开始,美元潮汐又开启了“收割”模式

利用结算货币的的霸权,通过加息回收全球过剩的流动性,妄图打爆他国金融和地产后捡便宜

在这个阶段中,虽然我国整体上还是宽松模式,但也必须谨小慎微

假如此时去拉楼市,事倍功半不说,埋下隐患才是真要命

而随着9月底美联储结束加息,甚至市场普遍预测其将进入降息周期

拉齐中国楼市的压力,也随之明显减缓

2、市场本身也进入一个阶段性横盘期

而另一方面,房价的下行已经来到一个密集成交的平台区

一个简单的大众心理:可以少赚,但绝对不能亏

很多板块的房价,已经回到2020-2021年的水平

这两年是楼市大年,很多房东的成本线就在这里

这就意味着,如果要继续降价才能卖掉,很多房东会直接选择不卖了

这就使得市场自然而然,会进入一个“跌不动”的阶段

这个时候去托一把,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

先瞄准了五大新城?

其实原因很简单:形成人、钱、地的合力最大化

如今的上海已经不是10年、20年前,处处有着数不尽的需求和红利

1)人不到位,空有钱和地

只会形成一座座“鬼城”、“空城”,虽然救了一时却给未来埋下隐患,完全是饮鸩止渴

2)人和钱到位,却没了地的支持

就比如高密度的城市更新,让更多人往市区挤,只会加速推高房价,令金融体系更加脆弱

3)人和地有了,却缺少钱的支持

比如几个郊区的非五大新城板块,由于缺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规划和资金支持,生活配套、产业导入都会滞后

这种地方导入大量人和住宅,就是再重蹈很多“睡城”的老问题,造成交通拥堵、资源不平衡导致的高价

那么最后,你会发现三者最容易形成合力的,还得是五大新城

人才政策、以轨交为代表的重磅规划、各式各样的高能级产业集群都在向五大新城靠拢

而且由供需矛盾较突出的青浦、奉贤新城率先投入政策

04

写在最后

就事论事来说,还是那句话

我认为上海楼市最难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了

今年虽然不太可能一蹴而就,但应该不会更差了

而如果看得宏观一点,我真的会对未来很有信心

因为中国人很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借着2008年的危机,我们打造出了全球独一档的高铁体系,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阶梯

而在如今的这一轮“危机”中,或许会造就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未来10年、20年带来新的发展

注:以上文章由新茂大厦官网小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