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巴子为什么不喜欢新的上海书城

巴子为什么不喜欢新的上海书城

发布时间: 2023-11-08   点击次数: 82次   来源:楼典   作者:环球港写字楼官网小编整理

 

经过近两年的升级改造,上海书城福州路店近期正式对外营业,改造一新的上海书城也惹来很多争议,楼典整理了一下网上黑评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4点:

过于网红化,过于精致(这也是缺点?)

电梯找不到

太过商业化

书架过高,找书难。

作为楼典童年的根据地,楼典对上海书城也很有感情,所以从1楼到7楼整体逛了一遍新的上海书城。和网上众多负面评价不同,楼典觉得新的上海书城虽然谈不上完美无缺,但也算得上是用心尝试。

首先说第一点,书店长得好看有错么?

为啥书店一定要长得很巴子?

以前的上海书城无论外立面还是内装都十分老旧,而新的书店无论是顶流的茑屋、诚品,还是西西弗书店,与传统的书店相比,设计都相对精致,营造一个更舒适的空间,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光顾,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销售额。

上海书城的这个楼历史已经20多年时间,本身的硬件条件不占优,设计师巧妙地做了众多的挑高双层空间,克服了层高不足的这个缺点,营造了更舒适的空间感。

第二个吐槽的点是,上下楼的电梯很难找到。

这点楼典实地体验过后,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它通过不同的垂直流线,将众多的中庭空间与公共空间串联,将客流比较均衡的分布在各个楼层,营造出一种逛的感觉,同时如果说一个人想去特定楼层,直接做直达电梯就行了。而对于那些想要探索的人来说,移步移景的感觉也非常美妙。

第三点,就是过于的商业化。

实体书店为什么经营困难,仔细分析一下书店的经营逻辑,它的本质是一家买手店,它既不自己写作,也不出版(新华书店可能会有部分书是自己做的),没有自己的IP与护城河;同时它又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无论是谁手里卖出来的书,都是一样的。

也因此,它更容易受到电商的冲击,当当网、卓越网、京东最开始都是靠卖书发家。另一种类似的行业就是以前火爆的电脑城与家电城,这些年也因为京东的崛起,行业大幅度亏损,但家电的单价,可比书高多了。

作为一家买手店的业态,书本身的客单价较低,同时属于低频消费,书店自然很难赚钱,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上海书城改造后将文化相关的业态做了延伸,引入了奶茶、咖啡店、文具商店等一系列配套,也是为了永续经营下去,上海书城是国企,如果一直亏钱,亏得也是纳税人的钱。而适度的商业化,能使整个项目的营收更加平衡。

诚品的创始人也说,卖的最火一本书给书店带来的收益,还不如珍珠奶茶。

上海书城每一层会放有1-2家非书店业态,穿插在整个项目各层的动线之中,整体的设计还是非常克制,融入在了书店的氛围之中。衡复之所以有魅力,也是在于其不经意间,街头的一家小店带来的惊喜。而上海书城的商业化与文化的平衡算是做的还可以。

最后,还有很多巴子觉得,上海书城做了很多非常多的书架作为装饰。

其实这个是新锐书店设计非常普遍的元素,安藤忠雄给新华书店光的空间的设计采用了相同的概念,设计成书架总归比乳胶漆墙面好看吧。

当然楼典个人感觉,新的上海书城在标志导览和书籍查询上,还有很多能进步的空间,可以使体验感更好。

最后说说新上海书城最好的一点,它做出了城市的公共性与开放性。

原先的上海书城除了大堂之外,是个封闭的盒子,内部空间非常闭塞,同时沿街街道也没有能够驻足停留的公共空间。

而新的上海书城通过外立面的改造,把内部封闭空间整体打开,引入了更多适度的自然光线,同时,也用光线塑造了宜人的公共空间。

同时,新的上海书城也把福州路的街区翻新,增加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市民可以舒适地坐在路边,享受梧桐、阳光与城市。

而上海书城对面的街道,也进行了整体改造,增添了更多的绿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本质不就是如此么?

一个好的项目自然是会带来争议的,上海书城的尝试值得鼓励。

在巴子心中的上海书城,应该是一个破破烂烂的空间,可以带个保温瓶喝喝水席地而坐,所有书随便看,坐一整天也不买书,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巴子要的既不是书店,也不是文化,而是希望白嫖书店的同时,又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文化。